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伟宏简历:男,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测绘工程学院(技术硕士),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球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中国GPS协会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地球与循环经济部主任。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时至今日,“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过半。本刊就循环经济的有关问题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2009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使得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本刊为此访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总书记在党的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将对今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两项主要内容。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在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方案中,将再生金属行业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说明再生金属与循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本刊副主编王曦东专程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管爱国,请他就中国再生金属市场的现状及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5.
张人为简历:男,1940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6月当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相似文献   
6.
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既是国情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就没有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理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如何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意义。国务院已经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列入了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明确由商务部负责。  相似文献   
7.
北京水泥厂是北京金隅集团新型建材制造业标杆企业,主要产品为优质高标号的"金隅水泥".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首都机场、地铁等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工程.自1992年建厂以来,北京水泥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举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借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先后在节能降耗、尾矿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实践循环经济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有关统计显示,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13%下降到9.0%,一年之间下滑了4个百分点,这是从1990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的现象.目前,这一波及全球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仍然没有见底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社会各界盼望多年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将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将会对经济社会的主体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周国梅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2009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使得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本刊为此访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