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一起行政诉讼案例引发的思考PonderationonanAdministrativeLawsuitCase朱承章单正菊(江苏省东台市环境监测站东台224200)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环境监测数据是行政执法的依据。监测数据是否可靠,是其是否具备法律...  相似文献   
2.
霉菌和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比如我们平时食用的酒、酱油、酱、腐乳等,离开霉菌的帮助都是制作不出来的。但是也有一些霉菌生性与人类为敌。在湿热季节,我们常会见到食物变质长出灰色、绿色的“毛”,这就是霉菌在上面生长了。在这些与人类不利的霉菌中,还有少数更“可恶分子”,不但在食品上“大吃大喝”摄取营养物,而且还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食品,危害人的健康。这类有毒的霉菌代谢产物,统称为真菌毒素。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疾病,统称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所产生的污染情况及环境影响均不相同。本文所述技术采用先进的飞灰水洗预处理、烧成工艺及独有的配方,以产品发泡轻质墙体材料为着力点,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效处置及高值化利用,该技术在国内尚未有成功案例,做好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环评工作的目的及要求,从选址、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及环境监测共5个方面进行了环评要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模型Ⅰ)和行业模型(模型Ⅱ)对2000—2010年福建省各年的旅游业碳足迹总量和行业碳足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模型Ⅰ与模型Ⅱ计算的2010年福建省旅游碳足迹总量分别为904.51万t和893.83万t,平均值分别为76.75kg/人次和75.84 kg/人次,二者结果相近,测算得旅游碳排放强度为615.77 kg/千美元,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2)近十年福建省总旅游碳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增幅较大,模型Ⅰ、模型Ⅱ测算分别增长280%和610%,人均旅游碳足迹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缓,入境旅游碳足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3.6%降至2010年的17.3%,但入境游客的人均碳足迹是国内游客的654%(2010年);3)2010年福建省旅游行业碳排放量从高到低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娱乐,旅游交通是影响福建省旅游业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其碳足迹占全省总量的72.0%,是福建省旅游业减排的关键行业。  相似文献   
5.
混合电极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是影响膜电容去离子(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MCDI)系统脱盐性能的重要因素。重点研究了混合电极中活性材料(活性炭)、导电剂(炭黑)和粘结剂(聚四氟乙烯)3种组分的质量比对MCDI系统脱盐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氯化钠质量浓度为0.4 g·L−1时,控制活性炭、炭黑及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1∶1、运行电压为1.2 V,进水流速为4 mL·min−1,MCDI系统具有较优异的脱盐性能,其吸附容量和脱盐速度分别为10.13 mg·g−1和0.44 μmol·(cm2·min)−1,电荷效率和单位能量脱盐量可分别达95.27%和8.23 μmol·J−1;而且,增大进水中氯化钠浓度会进一步提升MCDI系统的吸附容量和脱盐速度,但其脱盐率会有所降低。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此混合电极材料脱盐过程分别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一、呼吸保护器具 1.呼吸保护器具的种类呼吸保护器具是按其使用对象、环境条件及使用时间的不同而分类的,必须根据需要进行选用。呼吸保护器具大致可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两类(如表1所示)。表1 呼吸保护器具的分类过滤式只适用于环境中氧气浓度大于18%的场所,供气式则能用于环境中氧气浓度小于18%的场所. 2.防尘口罩标准劳动省已经制定了防尘口罩标准(1983年劳动省通告第84号),并且按此标准进行国家级检验,合格的产品,贴上检验合格的标签。滤料也贴有标签(标签的材质为不干胶纸)。表2列出了该标准规定的防尘口罩的种类、结构及性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准确量化安全仪表系统的误跳车率,基于联锁回路SIF中传感器、逻辑解算器、执行机构引发误跳车的不同失效机理和模型,考虑共因失效对误跳车率的影响,提出1种更符合实际并适用于异型KooN结构的新子系统误跳车率计算模型(STR of Non-identical Redundant System,SNRS)。针对SIF回路的误跳车率计算,建立了1种分析安全联锁SIF回路误跳车率(Reliability based Spurious Trip,RST)的计算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以某聚丙烯装置第三反应器保护系统为例,将SNRS和RST方法与目前主流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会对土壤中敏感微生物菌群产生毒性效应,导致敏感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发生变化。该研究针对不同浓度水平下六六六污染土壤和对应异位热脱附修复后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响应及变化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可以作为六六六污染土壤指示生物的微生物。以清洁土壤(CK)、不同六六六污染土壤(H1、H2和H3)和修复后土壤(AR)为供试土壤,基于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生物学指标,探究不同污染浓度土壤与修复前后土壤中微生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与CK土壤相比,梯度污染土壤H1、H2和H3中的细菌数量比CK分别降低95.31%、94.17%、94.06%(P<0.05),AR中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显著低于CK,低98.86%(P<0.05);(2)清洁土壤、污染土壤和修复后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H3土壤中,特征菌门-变形菌门和特征菌属-假单胞菌属富集明显,占比分别达到99.43%和97.97%,其他物种占比不到1%,AR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相比H3有了一定的恢复,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增加,但是短期内仍比清洁土壤群落多样性低;(3)清洁土壤中Methylomirabilota、硝化螺旋菌门和浮霉...  相似文献   
9.
研究使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能源统计数据,采用能源碳排放模拟法计算碳排放量和碳吸收系数法计算碳吸收量,构建了黄河流域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碳源/汇估算模型.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从省、市、县以及栅格尺度对黄河流域碳源/汇以及碳平衡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分组模拟能源消费与夜间灯光数据,发现长时间序列碳排放估算模型拟合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模型估算精度良好.(2)从空间分布看,东部地区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碳吸收量较多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从省份看,碳排放量最高省为山东;碳吸收量最高省为内蒙古.从市级看,高碳排放城市呈现总体向东部、北部移动趋势,高碳吸收逐渐向西南地区扩张.从县级看,高碳排放与吸收县域向东北地区扩张.(3)黄河流域20年来碳排放与碳吸收累积变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吸收量增加幅度大于碳排放量,说明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绿色发展工作持续推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减排增汇,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外光度法中石油醚的脱芳烃及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杨宏菊 《环境保护》1991,(12):17-18,23
前言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适于测定0.05~50mg/L的含油废水的优点,因此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水中含油量的方法。但由于紫外法一般是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将水中的油萃取出来,然后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测定其吸光度。因此,紫外法要求萃取剂石油醚在测定波长处透光率不低于80%,而一般市售石油醚由于含芳烃所致其本底透光率远低于这个水平,使用前须经简单除芳烃处理,才能用于紫外分析。通常采用粗孔微球硅胶和中性层析氧化铝装柱吸附法脱除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