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蔡蕾 《环境教育》2007,(5):12-17
为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联合国大会宣布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7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始终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适应新的温度和降雨模式一直是生物进化演变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力,我们今天看到的动植物物种正是这种进化进程的结果。但是,若干原因使得动植物适应当前全球变暖现象的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越来越成为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如果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一起综合考虑,将为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薛达元  蔡蕾 《环境保护》2007,(22):72-74
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问题特设工作组第五次会议的进展概况,该工作组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政府问谈判,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本文还同时回顾了自2001年特设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以来有关ABS国际制度谈判的进展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岷江上游地区杓兰属植物的濒危值、遗传价值、物种价值、综合评价值,得出杓兰属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评价,结合杓兰属植物分布情况,划分不同级别的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小花杓兰(Cypripedium micranthum)、巴郎山杓兰(C.palangshanense)、四川杓兰(C.sichuanense)共3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华西杓兰(C.farreri)、毛杓兰(C.franchetii)、波密杓兰(C.ludlowii)、对叶杓兰(C.debile)、褐花杓兰(C.smithii)等5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大叶杓兰(C.fasciolatum)、毛瓣杓兰(C.fargesii)、离萼杓兰(C.plectrochilum)、山西杓兰(C.shanxiense)等4种;Ⅳ级优先保护物种有绿花杓兰(C.henryi)、无苞杓兰(C.bardolphianum)、紫点杓兰(C.guttatum)、黄花杓兰(C.flavum)、西藏杓兰(C.tibeticum)等5种。卧龙自然保护区、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森林公...  相似文献   
4.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潘飞  蔡蕾 《环境技术》2011,33(2):45-48
温度-高度试验箱是人工模拟温度-高度综合环境因素的试验装置,其所提供的环境参数及其变化过程必须满足受试品的试验技术条件.了解温度-高度综合温场变化状态,是保证试验达到考核要求的前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的热设计时,需关注温度-高度综合温场变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7.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建勋  蔡蕾 《环境保护》2007,(22):36-39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生物安全法>的国家,它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世界各国建立自己的生物安全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完善的立法是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基础,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体系完善的根本,强有力的全球和区域关系是体系完善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蔡蕾 《环境教育》2007,(10):23-24
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是指导各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有效地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公约》生效后的第一项国际重大行动就是要求各国制定"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到2007年上半年,已有147个缔约国完成了其制定工作,占所有缔约国的77%,中国正在修订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与管理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危害情况以及国内外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现状与评估,提出了加强 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优先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