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黄芪幼苗对铜离子(Cu2+)胁迫的耐性机理以及凹凸棒黏土对Cu2+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2~20mmol/L)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与凹凸棒黏土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mmol/L CuSO4胁迫使得根系Cu2+含量、H2O2(过氧化氢)含量、MDA(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82倍、1.04倍、2.14倍.CuSO4胁迫浓度达8mmol/L时,根系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尖膜损伤程度和叶片Cu2+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13倍、1.12倍和2.62倍;同时,叶片PS Ⅱ(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2.88%、24.44%、21.49%和28.31%,而NPQ和qN(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则较对照分别显著上升2.35倍和1.58倍.根系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mmol/L CuSO4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CuSO4浓度为15~20mmol/L时,根系APX活性和叶片光适应下PS II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幼苗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较对照显著下降.在非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MDA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5.93%,但未对其它所测生理学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在20mmol/L 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和叶片中Cu2+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0.78%和23.12%;同时显著缓解了20mmol/L CuSO4胁迫对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根尖膜损伤程度、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S II光化学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幼苗组织中Cu2+的生物有效性,继而缓解CuSO4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PCBs紫外光降解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PCBs光降解的主要因素 ,即环上的氯原子数目、取代位置及所处的微环境均显著地影响PCBs的光降解速率。简述了PCB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重点概述了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及好氧厌氧协同作用的机理及特点。最后 ,讨论了PCBs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互补性 ,介绍了最近的研究进展 ,指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耦合将加快PCBs的移走速率 ,提出了PCBs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重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继诚  贾凌云 《化工环保》2005,25(6):427-430
丛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假单胞菌,考察了其对重油的降解效果。降解18d,重油的降解率达到42.8%,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的降解率分别为42.95%,43.85%,44.5%,5.55%;质量浓度2.5g/L的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使重油的18d降解率达到51.0%;弱碱性条件有利于重油的生物降解;生物泥浆法处理重油污染的土壤,1kg土壤中重油质量100g,降解45d,重油的降解率达到38.85%。  相似文献   
4.
5.
紫外光照射与生物降解耦合用于PCBs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PCBs紫外光降解的机理及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PCBs光降解的主要因素,即环上的氯原子数目、取代位置及所处的微环境均显著地影响PCBs的光降解速率。简述了PCB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及好氧厌氧协同作用的机理及特点。最后,讨论了PCBs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互补性,介绍了最近的研究进展,指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耦合格加快PCBs的移走速率,提出了PCBs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不同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行为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吸附行为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从黑龙江省未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农业表层土壤中提取了矿质结合态胡敏酸(MHA)、矿质结合态胡敏素(MHU),通过绘制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MHA、MHU及全上本身对菲的吸附特性,并通过改变老化时间和吸附剂质量,研究了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