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统筹滦河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出发点,对构建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可明确各资源关联主体的权、责、利,并把水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通过价格体现出来,突出可操作性,实现利用资源创造价值的再分配,有效地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河道治理日益成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农村河道整治生态环境效益评估,及时发现治理过程中以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下一步集中连片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村河道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项目目标及治理措施,构建了状态-响应-效益(SRB)评估体系;从河道连通性、水质状况、河岸带状况、水生生物、河道景观以及管理状况6个方面筛选确定18个评估指标,构建了多指标、多层次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模型,并确定了评估标准、指标权重和评估分级。该评估体系可为深入研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渤海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陆海统筹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机构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河长、湾长制以及陆海生态补偿机制未实现深度融合,陆域、海域在环境管理上呈现监管真空化、行政壁垒化、责任主体模糊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涉及跨界协作监管、河长湾长融合、生态补偿激励、陆域海域统筹的流域?河口?近岸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机制,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