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自“环保管家”概念提出以来,一种新的第三方服务也应运而生。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面对新的挑战,全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行该项业务。本文结合环保管家的概念、政策以及自身参与的环保管家项目,通过实际案例对目前环保管家服务的问题进行探讨,明确环保管家在推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 pH、温度、硝酸盐浓度对锯末+乙醇作为混合碳源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5~10内变化时对锯末+乙醇混合碳源体系的硝酸盐去除率影响较大,pH >7时的硝酸盐去除率明显高于pH <7时的去除率;并且随着pH值的增加,亚硝酸盐的积累量越多,锯末+乙醇混合碳源体系最佳的pH值范围是7~8.锯末+乙醇混合碳源体系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为8.5、15℃时的反硝化速率显著低于25℃时的速率,25℃时的反硝化速率分别是8.5、15℃时的3倍和1.5倍,锯末+乙醇混合碳源体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 ~35℃进水硝酸盐浓度也会影响锯末+乙醇混合碳源体系的反硝化效果,硝酸盐氮浓度在67.8 ~113 mg·L-1范围内变化时,反应体系的硝酸盐去除效果较好反应初期,硝酸盐浓度越大混合碳源体系的反硝化速率就越低,可能较大的硝酸盐负荷对反硝化细菌产生毒害作用而不利于硝酸盐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混合碳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取麦秸、锯末、乙醇为碳源,比较了这3种物质单独或两两组合作为碳源的情况下,生物反硝化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以麦秸为碳源的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反硝化效果,但反应器出水具有颜色和异味;锯末+乙醇作为混合碳源的反应体系比单独添加锯末或乙醇反应体系的脱氮效果好;碳氮比(C/N)为40的混合碳源用量有利于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刘伟  潘杨  黄勇  陈园 《环境工程》2016,34(6):14-17
以4种不同工艺系统为例,分别在反硝化产生浮泥(甲)及厌氧发酵产生浮泥(乙)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出水浊度与悬浮固体浓度(SS)以及浊度与悬浮颗粒携带污染物COD、TN及TP之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浊度与SS、COD、TN及TP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反硝化产生浮泥条件下,SS、COD、TN及TP随单位浊度(1 NTU)的增加分别增加2.737,3.134,0.265,0.063 mg/L,厌氧发酵产生浮泥条件下,各指标则分别增加2.656,3.130,0.187,0.057 mg/L。SS和COD增加量与泥龄呈相关。TN和TP增加量因不同工艺系统特性而异。在浊度大于3.71 NTU,且液相各指标与排放标准相差不大时,出水综合水质指标的提高可通过物理强化降低浊度实现。  相似文献   
5.
郭劲松  谢丹  李哲  陈园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环境科学》2012,33(4):1129-1135
2008年12月三峡水库第一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 m后,开县老县城区域被淹没呈水库特征,对蓄水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生生物生态及水体营养状态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为了解172.8 m水位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09年12月冬季蓄水期间2次对包括汉丰湖在内的开县消落区水域4个样点藻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从生物角度评估了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7属69种(含变种),优势种群均为甲藻和隐藻,2009年12月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低于2009年1月.藻类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评价结果显示,冬季蓄水期间开县消落区各采样断面的营养水平属于中-富营养类型.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卡鲁塞尔氧化沟流速与水质组分分布的现场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测卡鲁塞尔氧化沟不同位置处流速与水质组分,分析了流速对沟内污泥、溶解氧浓度的影响以及溶解性组分的微生物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流速呈正相关、污泥浓度(MLSS)与流速呈负相关;水质组分在沟中不同区段呈现出各自特点,反映了COD、氨和磷酸盐的生物转化历程;流速也是影响溶解性组分混合的重要因素,改善进水口附近混合液的流场,提高局部流速有利于缩短进水组分均布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三峡小江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4月115个样品叶绿素a的季节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表征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不同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3种状态:Chla≤5 μg·L-1、5 μg·L-1-1和Chla>19 μg·L-1,目的是探讨小江回水区不同水平下Chla与同期各主要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了解三峡水库特定水域藻类季节演替特征提供参考. 全年数据下,小江回水区藻类总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Sig.≤0.01). 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绿藻、硅藻、蓝藻、甲藻生物量均值分别为(9.58±10.77)、(1605±647)、(707±124)、(511±266)和(4019±1345) μg·L-1. Chla≤5 μg·L-1的水平下,绿藻、硅藻与Chl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5 μg·L-1-1水平下,仅有蓝藻与Chl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hla>19 μg·L-1时,甲藻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它藻门与Chla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指标,运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Kernel密度估计对长三角地区港口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港口等级规模分布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演变;港口货物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的首位分布特征演变具有内在一致性,但演变态势、具体时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港口体系结构由单核枢纽演变为双核枢纽,并有望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2)长三角地区港口规模分布逐步优化,等级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港口体系基本满足位序-规模法则,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港口体系呈现分散化发展态势,集装箱技术的应用减缓了港口体系的分散化发展;(3)港口货物吞吐量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核密度曲线由多峰结构分别变为双峰结构和单峰结构,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均向协调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园  徐宁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3):499-504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有机氮比率和光照强度相互作用对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光条件下(120μmol.m-2.s-1),有机氮含量为20%时,其细胞密度、比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球形棕囊藻生长最好;在低光条件下(10μmol.m-2.s-1),有机氮含量大于50%时,其细胞密度要高于硝态氮和有机氮为20%的实验组。无论是高光还是低光条件下,有机氮含量变化对球形棕囊藻Fv/Fm影响不大。但在高光条件下,不同氮源对其Fv/Fm有显著的影响,硝氮组显著高于尿素组而在低光照条件下,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对照组达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0.752,但与硝氮组差别不显著。对于既能利用无机氮又能利用有机氮的海洋微藻来说,有机氮的存在可能显著促进其增殖,从而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可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赤潮。  相似文献   
10.
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污泥两相水力特性.将污泥沉降模型进行湍流影响修正后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实现了垂向上液固两相运动的分离;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工业规模污水厂氯化沟的污水-污泥两相流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相流混合物模型较好地揭示了氧化沟内混合液流场和污泥的分布情况,污泥浓度与流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