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132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447篇
废物处理   143篇
环保管理   374篇
综合类   2378篇
基础理论   62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42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220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制订的历程、实质及贯彻实例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垂直布置的 GIS 设备、罐式断路器及瓷柱式断路器等开关类设备安装位置较高, 现有 X 射线成像系统自带辅助装置在高度和角度上不能满足现场 X 射线成像检测需求。本文开发了一种高度、角度可调的移动式 X 射线成像系统辅助设备,并成功应用于 330 kV 瓷柱式断路器 X 射线成像检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提高了 X 射线成像检测的效率,而且保证了试验人员安全性,为 X 射线成像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和沉积物中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进行检测,并研究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白洋淀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氟甲喹(Flumequine,FLU)的检出率最高(100%),其次为马波沙星(Marbofloxacin,MAR)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FLE)(≥60%),其余QNs的检出率较低(≤35%);②白洋淀水体和沉积物中QNs抗生素浓度范围分别为153.39~1550.07 ng·L~(-1)和10.22~381.85 ng·g~(-1),水体中QNs在S1处浓度最高,S4处最低,沉积物中QNs在S2处浓度最高;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透明度(Secchi depth,S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硝氮(Nitrate nitrogen,NO~-_3-N)、沉积物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3-Ns)和沉积物总氮(TNs)与QNs相关性显著,其中,SD、TP和NH_3-Ns与部分QNs(MAR、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FLE)显著相关(p0.01),表明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QNs的贡献较大;④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QNs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其中,ENR处于中高风险水平,其余QNs处于低风险水平;就空间分布而言,除S1和S9为高风险区外,其余各点为中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董威  耿立志  费波 《环境工程》2024,42(2):161-166
研究选取某典型焦化企业,针对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较多的4套生产装置,酚精制、古马隆、沥青焦和焦油萘,开展装置VOCs排放特征探究。使用苏玛罐对装置VOCs废气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6种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各装置VOCs排放对大气中O3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1)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OVOCs)是4套装置的主要特征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92.33%~95.38%。2)4套装置排名前10位的VOCs物种质量分数之和为90.45%~93.46%。其中,苯、丙酮、二氯甲烷、乙醇和甲苯等是焦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物种。3)4套装置臭氧生成潜势(OFP)值为278.73~426.95μg/m3,顺序为焦油萘装置(426.95μg/m3)>酚精制装置(410.43μg/m3)>沥青焦装置(294.36μg/m3)>古马隆装置(278.73μg/m3)。4)4套装置排名前10位的物种对OFP的贡献率为96.24%~97.97%。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乙烯和丙酮等是行业的关键活性物种。5)不同焦化生产装置VOCs排放特征物种不一,对OFP有贡献的活性物种也有所差异。酚精制装置对OFP贡献最大的活性物种为间/对-二甲苯,古马隆和沥青焦装置对OFP贡献最大的活性物种为乙烯,焦油萘装置首要活性物种为甲苯,建议根据研究筛选出的关键活性组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VOCs减排策略。控制焦化行业VOCs排放对OFP贡献,应优先考虑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不同装置区域特征污染组分的排放,如重点加强活性物料储罐呼吸气的收集处理、注重涉活性物料装置的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高活性絮凝剂产生菌群的构建、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能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的复合菌群———复合菌群1(BAFRT4+CYGS1).为降低复合菌群1的培养成本,尝试用啤酒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并获得成功.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群1所产MBF的絮凝活性达96.8%.复合菌群1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79.2%和87.6%.  相似文献   
7.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生物可利用磷的输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的磷素迁移方式和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 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输出值越大.壤中流BPP 浓度为地表径流BPP 输出浓度的30%~45%;壤中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表径流和生物可利用磷(BAP)的输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溶性磷(DP)输出无显著差异, BPP 与BAP 浓度比在80%以上; BPP 主要通过泥沙以径流方式迁移,壤中流的少量泥沙是壤中流BPP 迁移的主要途径; BAP 输出浓度和径流量的关系显著相关.暴雨易引起BAP 和泥沙的大量迁移,表明强度大的降雨可能给水体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刘迎  胡燕  姜蕾  潘波  秦涵淳  林勇 《生态毒理学报》2014,9(6):1091-1096
为评价六种常见农药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风险,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结果表明,NP-10、OP-10、农乳700、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6.44、21.13、55.86、8446、109.90、120.08 mg·L-1,其中NP-10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最大,宁乳33毒性最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致畸率逐渐提高,六种表面活性剂显示出相似的趋势,处理浓度与胚胎孵化率(致畸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P-10、OP-10、农乳700处理组均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躯干弯曲症状;农乳602、农乳1602、宁乳33处理组出现躯干侧翻、游囊关闭症状.  相似文献   
9.
研究孕哺期 BDE 209 暴露对母鼠胎盘和子代脑组织甲状腺激素脱碘酶(deiodinase, DI)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将 75 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暴露 BDE 209 10 d 后,与雄鼠合笼,每组选取怀孕时间相近(相差不过 2 d)的 8 只母鼠孕期持续染毒至子鼠断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孕 17~18 d 胎盘、出生后 60 d 子鼠脑组织 3种类型脱碘酶基因相对表达; 利用 Morris 水迷宫评价出生后 60 d 子鼠学习记忆能力; 测量第 2、16、30 和 60 天子鼠体重,观察孕哺期BDE 209 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显示,BDE 209 对子鼠出生时体重未见明显影响; 出生后 30 d,高剂量 BDE 209 暴露组雌性子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 <0.05),而低、高剂量暴露组雄性子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 < 0.05,p < 0.01); 出生后60 d,BDE 209 对子鼠体重影响不明显。BDE 209 暴露能够显著延长出生后 60 d 雌、雄性子鼠逃避潜伏期(p < 0.05 或 p < 0.01)。BDE209 暴露显著降低母鼠胎盘中 3 种类型脱碘酶(主要是 DI-3)基因表达(p <0.05 或 p <0.01); 同时,BDE 209 暴露可诱导出生 60 d 后雄性子鼠脑组织中 DI-1 基因表达(p <0.05 或 p <0.01),抑制雄性子鼠脑组织中 DI-3 基因表达(p <0.05); BDE 209 暴露对出生后 60 d 雌鼠脑组织脱碘酶未见明显影响(p >0.05)。研究结果表明,孕哺期 BDE 209 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母鼠胎盘组织脱碘酶(特别是 DI-3)基因表达,导致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分析江苏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774家企业的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企业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地域分布上苏南多于苏北;化工、建材行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化学品涉及除爆炸品外的6大类,达3 790种,以生产易燃液体的企业数目为最多;有31家企业生产10种以上危险化学品.笔者建议,通过评估摸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