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被动扩散技术以其低成本、操作简单、空间覆盖率较高等优点已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查,辽宁省环保局通过欧盟项目引进,本技术在葫芦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用有4年时间.依据4年环境空气被动扩散管监测基础数据,分析了解葫芦岛市城区大气中NO2时空分布特征:高浓度值出现在交通区,季节上呈现春季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2.
Two-year monitoring data (2006 and 2009), collected at the sub-urban site (WQS) and the background site (TH),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pollu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Similar levels of PM(2.5) concentration measured at both sites seem to confirm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have emerged as a major regional pollution issu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gional monsoon circulations while the diurnal variation is related to land-sea breeze, traffic emissions and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PM(2.5)-wind speed and PM(2.5)-humidity. Analysis of radiation, temperature and ozone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Transport effect may be an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high PM pollution in the region, such as occasional long-distance dust intrusion and trans-boundary effects from upwind areas.  相似文献   
3.
区域间大气污染物相互影响研究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气象模型输出的气象场和空气质量模型输出的污染物浓度场为基础,建立了"四维通量法",该方法采用微元法求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通量,首次提出了"闭合绘线法"来解决输送过程中最关键的方向问题. 四维通量法在时空维度上都可以进行伸缩,具有普遍适用性. 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广州周边地区 PM10和 O3对广州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与已有的工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1、4、7、10 月份输进广州市的 PM10最大值分别是来自东面的 6. 9 t.h -1、南面的 5. 6 t.h -1、南面的 10. 6 t.h -1和北面的 7. 7 t.h -1; 1、4、7、10 月份输进广州市的 O3最大值分别是来自北面的 166.6 t.h -1、南面的 64. 1 t.h -1、南面的 105.6 t.h -1和东面的 256. 2 t.h -1; 在计算简化边界的情况下,四维通量法的计算结果无论从量级上还是从数值上都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接近,可以预见在计算真实边界的情况下,四维通量法的计算结果将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梨幼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植物干旱生理适应机制和恢复机制,以梨品种‘翠冠’和‘黄冠’幼树为试材,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片光合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翠冠’叶片胞间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黄冠’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黄冠’光合作用的4项指标明显高于‘翠冠’;复水后,两品种的光合指标恢复显著,但均未超过对照水平.2)干旱胁迫引起两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后,两品种的4项指标不同程度地得以恢复,但大部分指标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其中‘黄冠’各项指标在复水前后的变化幅度比‘翠冠’更小.综合分析表明,‘翠冠’和‘黄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黄冠’对干旱逆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Liu  Qian  Li  Zhiqiang  Wei  Liulin  Chen  Xiaomei  Xu  Yidong  Zhao  Jingcha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22,20(4):2271-2276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pesticide level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necessary to set policies, yet actual analytical methods are limited by the use of toxic solvents...  相似文献   
6.
目前,环境水样个体水平的毒理学检测成本较高、耗时长,且检测后的水样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使用易于培养和观察、个体微小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毛细玻璃管的虹吸原理将线虫暴露于微量的环境水样进行染毒培养,实现微量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评价。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检测了暴露组线虫与对照组线虫的生殖腺细胞损伤水平、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量、氧化应激水平、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水平等生物终点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微量环境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分析提供一种快速、可行、廉价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北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对广州空气质量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9年4月23—25日,我国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区出现了1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暴产生的浮尘自北南下,于26日开始影响广州.期间,沙尘暴沿途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先后升高.本文通过对广州4月27日—29日(浮尘时段)和5月12—14日(非浮尘时段)的空气颗粒物进行质量浓度分析,发现浮尘时段PM10的浓度均值为0.231mg·m-3,较非浮尘时段(0.103mg·m-3)大1倍.化学分析结果发现金属元素含量、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可溶性阴阳离子含量等在这两个时段也均存在显著差异.浮尘时段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总浓度为53.5μg·m-3,比非浮尘时段的总浓度(28.5μg·m-3)翻了近1倍.浮尘时段的Na、Ti、Zn、Cu、Cr浓度较非浮尘时段的增加幅度在0~100%之间,从富集因子来看,非浮尘时段均高于浮尘时段,说明污染源主要来自广州本地源;浮尘时段的K、Mg、Al、Fe、Mn、V、Co浓度较非浮尘时段的增幅在100%以上,其富集因子均高于非浮尘时段,说明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外来源;而Ni、Pb、Cd3种元素浓度增幅为负值,说明沙尘携带这3种元素的量可以忽略,且冷空气的稀释作用使得它们在浮尘时段的富集系数远远低于非浮尘时段.另外,通过对水溶性离子的分析发现,浮尘天气时段空气颗粒物中各种水溶性阴阳离子含量都有所升高,但NH4+、NO3-、SO24-3种离子的质量浓度,无论在浮尘还是非浮尘时段,差别均不显著(均占约82%),说明这3种离子都是PM10中最主要的可溶性阴阳离子.并且从浮尘时段的气象场分析和后向轨迹计算表明,此次广州沙尘的源地来自内蒙地区.  相似文献   
8.
铁矿区水环境样品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环境问题是近年来各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探究矿区水环境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以安徽省霍邱县大型铁矿区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并以其生长和生殖发育作为生物检测终点,考察了线虫对该矿区周边5个地表水样品的毒性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矿区水环境样品对线虫的生长和生殖发育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且这种损伤效应的大小与水样采集点距离采矿区的远近以及水样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总铁、可溶性铁、铜、铬和砷是环境水样造成线虫毒性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铁矿区水环境生物安全性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新的视角,并为铁矿区健康风险规避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