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7篇
  免费   4696篇
  国内免费   26879篇
安全科学   1464篇
废物处理   286篇
环保管理   987篇
综合类   30475篇
基础理论   2457篇
污染及防治   5186篇
评价与监测   1487篇
社会与环境   254篇
灾害及防治   41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1985篇
  2018年   2134篇
  2017年   2144篇
  2016年   1840篇
  2015年   2346篇
  2014年   2968篇
  2013年   3125篇
  2012年   3126篇
  2011年   2600篇
  2010年   2418篇
  2009年   2320篇
  2008年   1957篇
  2007年   1989篇
  2006年   1424篇
  2005年   1096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730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fail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ttribute of the “pollution halo” effect...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基于ACT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学术界对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文参考ACT模型,试图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发展对我国环境的整体效应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本文采用panel数据对我国1992-2004年期间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消极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远远超过了积极的技术效应,即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环境恶化。这主要归因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完善的环境法规。要改善其不利影响,我国应采用法律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而达到减少贸易的规模效应、改变现有贸易结购以及加强其技术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M. Baumg  rtner  E. Bock  R. Conrad 《Chemosphere》1992,24(12):1943-1960
Atmospheric NO2 was taken up by samples of various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were highest in soil samples taken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However,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of the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moisture, pH, ammonium, nitrite, or nitrate. NO2 uptake by soil and stone was not abolished by autoclaving indicating a chemical uptake process. NO2 uptake by acidic and air-dry soils and stones resulted in nearly stoichiometric reduction of NO2 to NO. This reduction was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iron and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incubation under 1 ppmv SO2.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2 reduction may be coupled to oxidation of ferrous to ferric iron which may be reduced again by atmospheric SO2 thus regenerating the ferrous iron content of the soil or stone. Conversion of NO2 to NO was not observed in neutral or/and moist soils and stones. NO2 was also taken up by purified and sterilized quartz sand moistend with water. This uptake was enhanced by addition of humic material but not by addition of bacteria which both had been extracted from genuine soil. Under most conditions, only uptake but no release of NO2 was observed. However, NO2 was released in air-dry soils that were heated to 45–65°C, or in ammonium-fertilized soil or stone that was drying up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latter conditions mimicking field practice, the NO2 release reached rates that were similar to the NO release rates.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旅游是 8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的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想。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拓展深化 ,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并作为跨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可持续旅游的由来和对可持续旅游内涵实质的界定角度出发 ,结合可持续旅游实现途径的探讨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对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为景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战略性构想 ,以期能对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贾振文 《灾害学》1991,6(1):65-67
北京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重大水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城市建设及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影响。形成水灾的主要因素是永定河决口泛溢和区域雨涝。现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列举几个实例,来看水灾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后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 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 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常绿针叶林以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占主导地位的常绿混交林NDVI指数年内变化比较和缓,但常在8月和11月有所波动;以常绿针叶林为主、但有较多落〖JP2〗叶林混杂其中的常绿混交林,其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和缓的单峰型波动。  相似文献   
9.
蚯蚓对城镇污泥堆肥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比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以城镇污泥中的微型动物为对象,研究蚯蚓对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仅影响微型动物群落数量,对演替进程无明显影响.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10 d),固着类纤毛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微型动物变化多受限于环境的改变,蚯蚓影响较小;第2阶段(10~30 d),固着类纤毛虫和轮虫向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的过渡阶段,该阶段蚯蚓对线虫数量有一定的限制;第3阶段(30 d后),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蚯蚓对有壳肉足虫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蚯蚓在第1和第2阶段作用不明显,在第3阶段增加了微型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了优势物种的优势程度.对固着类纤毛虫的同化作用是蚯蚓稳定堆肥环境、促进有机质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