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低温微生物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的关注,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和技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常温微生物为主,而在自然环境中,占地表绝大部分的极地、海洋、湖泊以及高山和高纬地区的土壤等,其全年平均温度大多在15℃或以下,恰恰是低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因此,以低温微生物为主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常年低温的极地、海洋、高山或高纬区域以及若干地区冬季进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目前,以低温微生物为主体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从4个方面讨论目前利用低温微生物所开展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YM2507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低温生长适应性与细胞膜流动性、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YM25079在5-30℃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5℃.在15℃培养条件下,YM25079细胞膜流动性没有明显降低,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由25℃时29.4%增加到15℃时的55.39%,而且15℃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提高了5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粘红酵母YM25079的低温生长适应性可能是通过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膜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维持低温条件下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适用于堆肥的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格里斯试剂显色法筛选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利用含NH4+培养基研究其最佳生长温度、pH条件以及其氨氧化特点和NO2-、NO3-的生成速率,并通过16S rDNA测序及Blast比对确定其种属.结果显示,从大理洱源热泉中分离了两株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菌株NC8和NJ26;这两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最适生长pH为8.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NC8和NJ26菌株对NH4+的最大单位体积减少率分别为1 033.3mg/L和1 183.67 mg/L;对NO2-和NO3-最大单位体积产生率分别为23.79 mg/L、272.30 mg/L和33.81 mg/L、366.70 mg/L;种属鉴定表明,NC8和NJ26分别为Bacillus属的不同种.本研究表明,NC8和NJ26为异养型氨氧化细菌,能将NH4+氧化成NO2-和NO3-,以NO3-为主要积累产物,因此有望应用于堆肥过程中以减少氨气排放,同时提高堆肥中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对硫化叶菌病毒(Sulfolobus virus)STSV2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分析其酶学特征.根据STSV2的dUTPas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毒STSV2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然后,将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dUTPase的IPTG诱导表达及纯化,通过SDS-PAGE检测其大小,并测定其酶学活性.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重组dUTPase蛋白分子量(Mr)约为38×103(含pET32a(+)自带的助溶标签),重组dUTPase在Mg2+存在的情况下能特异性催化dUTP生成dUMP和PPi,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在pH值3-8之间有较高的活性,其在提高PCR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获得了硫化叶菌病毒(Sulfolobus virus)STSV2脱氧尿苷焦磷酸酶,其在基因扩增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5.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为测试菌株,二氨基芴为阳性物,通过分析菌液体积分数、S9体积分数、阳性物质量浓度的配比关系,确定了用于污染水体致突变性检测的微量波动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试TA97、TA100、TA102菌株在河流水样检测中的反应情况,确定了适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系列菌株在污水检测中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的关注,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和技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常温微生物为主,而在自然环境中,占地表绝大部分的极地、海洋、湖泊以及高山和高纬地区的土壤等,其全年平均温度大多在15℃或以下,恰恰是低温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因此,以低温微生物为主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常年低温的极地、海洋、高山或高纬区域以及若干地区冬季进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目前,以低温微生物为主体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从4个方面讨论目前利用低温微生物所开展的低温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般特异性催化在油酸的Δ12位引入双键转变成亚油酸.为了从粘红酵母YM25079中克隆全长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参考已知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到全长为1 353 bp的c 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编码450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为50.9×103.与报道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样,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脂肪酸脱氢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表明该序列为一个新的编码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为了验证其功能,把开放阅读框序列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 YES3/C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YRGD12,并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VScl进行表达.脂肪酸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Δ12-脂肪酸脱氢酶活性,能将油酸转化为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占酵母总脂肪酸的4.31%.以上结果表明,PCR所获得序列是新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