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壳聚糖(CS)因其无毒害、可降解性、成本低等特点而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脱颖而出,但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以巯基丙酸(MPA)为改性剂,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为活化剂,制备了CS-MPA复合材料,使用单一变量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为:改性时间6 h,温度20℃,pH=6,m((CS:MPA:EDC))为1∶0.8∶1,制备得到的CS-MPA在酸性条件下对Hg(Ⅱ)依旧保持较高去除效率。在复合材料表面引入巯基后出现了多层堆叠的不规则形态,比表面积增大。CSMPA对Hg(Ⅱ)的吸附在360 min内可达到平衡,以单层吸热的化学反应为主,25℃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推测为833.3 mg·g-1。吸附机理主要是材料上的软碱(—SH和—NH2)与软酸Hg(Ⅱ)之间发生的螯合反应,其次为酰胺基的结合作用。CS-MPA对Hg(Ⅱ)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经过5次的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S-MPA对Hg(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为...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了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样品,用内标法和色谱-质谱技术对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美国环保总署推荐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均被检出,多环芳烃单体的质量浓度在1.49~87.43 ng·g-1之间;其中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质量浓度相对较低; 、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高分子量芳烃的质量浓度相对较高,苯并[ghi]苝的质量浓度最高.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总浓度超过荷兰政府规定无污染土壤PAHs值的10~40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较,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多环芳烃Ant/(Phe+Ant)、BaA/(Chr+BaA)、Flua/(Pyr+Flua)等参数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源,且以机动车尾气为主;BeP/(BeP+BaP)比值偏高,可能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甲醇浸泡刺松藻干粉末,适当处理后,制备到此海藻的甲醇提取物(过滤和减压蒸干)。抑藻活性检测表明,当浓度为4.0 mg/mL时,此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进一步采用2种液液萃取方法,对此提取物进行分离,共获得8个液液萃取分离组分。这些组分对米氏凯伦藻均表现出抑藻活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方法,初步分析了这些抑藻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刺松藻甲醇提取物的液液萃取分离组分中主要含有鞣质、有机酸和黄酮。最后,对抑藻活性组分进行了硅胶GF_(254)薄层层析检测,得到了较为适宜的展开剂,为后续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刺松藻抑藻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吸油材料吸油倍率低、吸油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核壳结构的高分子吸油微球,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十二脂为聚合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吸油微球,然后以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为单体在高分子吸油微球表面制备了表层结构,制备了核壳状高分子吸油微球,并考察里、表层单体及比例、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能的影响,核壳微球的吸油倍率可达29倍,饱和吸油时间为3min,吸油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