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甲醛光催化降解与过氧化氢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两种光催化剂(TiO2与Pd/TiO2)和三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分解水溶液中的甲醛,同时以酶法测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低浓度过氧化氢.发现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较高.当以臭氧灯为光源时,无论是否有催化剂存在,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都在50mmol·m-3以上,因为185nm以下的紫外光可以直接由水与溶解氧生成臭氧,而后生成过氧化氢.不管有无催化剂存在,在臭氧灯作用下,甲醛溶液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高于纯水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但是,在以黑光灯或臭氧灯为光源时,上述结果正好相反.此外,对于每种光源而言,当采用Pd/TiO2代替TiO2时,甲醛的分解和过氧化氢的生成都得到加强.甲醛光催化分解速率与相同条件下纯水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速率呈正比,表明光催化降解的活性与光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能力近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物香蒲体内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及适宜收割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南四湖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香蒲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与蓄积规律.结果表明:氮磷元素在香蒲体内的蓄积含量具有季节性规律,随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香蒲组织内氮、磷均具有随季节而向上输送蓄积或向下进行"营养回流"的特点.结合香蒲资源化利用的途径,香蒲的收割方式应按照其分布特点,分区域交替收割,既要保证香蒲的正常繁殖,还要保证香蒲能够从湿地环境带出一定量的氮磷,收割期宜在10月下旬或11月份.从香蒲吸收氮磷元素的年际间对比,发现2008年度地上部较2007年度有明显的累积,香蒲具有年际间的累积特点,但在生长后期一部分营养可能转运至土壤环境,使得累积现象不明显.氮磷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高度分布规律在湿地生态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研结果显示,生长初期与生长后期香蒲体内营养元素的高度分布具有近似相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芦竹抑藻物质的初步分离及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芦竹(Arundo donax Linn.)得到高效抑藻粗提物,其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半效应抑制浓度(EC50.6d)为50mg·1-1.粗提物经溶剂萃取分离得到中/碱性物质及酸性物质.活性分析表明,酸性物质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活性.通过酸性氧化铝柱层析进一步分离酸性物质,得到三组弱极性抑藻物质及一组强极性抑藻物质.培养3d后,四组抑藻物质在10mg·1-1时的抑藻率分别为82%,83%,100%以及7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