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资源与环境预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不同水域、不同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学习训练并预测检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和预测方面 优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测能力。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不要求监测数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就可用后的网络模型对其进行预报,燕且预测相对误差均比回归模型预测相对误差要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两个实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对紫阳湖生态修复效应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及诊断指示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水生生物群落构建,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透明度上升到100 cm左右,叶绿素a下降到10 mg/m3以下。生态修复后各指标50%的效应时间序列为Chla、DO、SD、TP、NH3-N、TN和COD。研究认为,Chla/SD作为湖泊水质指数(LQI)是检验生态修复效果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武汉市14个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外的压力指标和系统内的响应指标,综合反映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同时用湖泊综合健康指标来反映不同湖泊的健康状况。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能反映不同湖泊的不同健康状况,并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影响湖泊健康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进行多个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阈值及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武汉市湖泊生态系统地管理及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湖泊蓝藻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武汉市15个浅水湖泊在不同水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蓝藻物种多度及生物量数据和9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物种鉴定结果表明武汉市湖泊蓝藻的常见属有微囊藻(Microcystis)、螺旋藻(Spirulina)、平裂藻(Merismopedia)和色球藻(Chroococcus)等.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水深、pH、浮游动物生物量是影响城市浅水小型湖泊蓝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主要因子,同时绿藻生物量等对蓝藻组成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武汉市浅水湖泊的高营养盐浓度,总磷及氮磷比不再是蓝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一个电厂的烟道上安装了超声波流速仪,进行了参比测试实验、在线校准实验、半年连续运行实验。参比测试结果显示,超声波流速仪对烟道截面流速的代表性好,在烟道直管段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为1.88%,修正后与参比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57%;在线校准实验显示,超声波流速仪零点和量程稳定性好,6个月没有明显漂移;连续运行实验期内有效数据采集率为99.9%,且与锅炉负荷相关性高。实验表明,采用超声波流速仪可以提高烟气流速测量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降低质量控制的难度和费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直接、间接两种染毒手段来探讨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对斑点叉尾鲴鱼卵巢细胞(CCO)生长的影响,以MTT法为手段测定染毒前后CCO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各阶段的生长状态,结果发现:当二苯甲酮以1~10μg/L的浓度直接作用于CCO细胞时,CCO细胞生长在不同阶段均受到抑制作用:在指数增长期细胞生长速率减小,稳定期的存活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72%-91%,并且随着二苯甲酮浓度的增大,对CCO生长的抑制效应也相应的加剧;但是1μg/mL浓度的二苯甲酮在经过斑点叉尾鲴鱼原代肝细胞代谢后间接作用时,其代谢产物对CCO的生长在各阶段又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稳定期细胞数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109%。  相似文献   
7.
孔雀石绿对三种鱼类细胞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TT法测定孔雀石绿对鲤鱼上皮癌细胞(EPC)、草鱼肾细胞(CIK)、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的急性毒性。测定孔雀石绿的细胞毒性,发现MTT还原量减少,甲瓒生成量与孔雀石绿浓度存在依赖关系,孔雀石绿浓度越大,活细胞越少,甲瓒生成量也相应减少。以2×104接种量对EPC细胞、CIK细胞、CCO细胞进行24h染毒,发现随着孔雀石绿浓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并确定孔雀石绿对这三种细胞的安全浓度、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比较这三种细胞对孔雀石绿的敏感性,得出结论CIK细胞对于孔雀石绿的作用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溶剂型油墨和紫外光固化油墨(UV油墨)进行比较,研究了两种油墨产品从原材料的采用、产品的使用和产品的处理过程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油墨的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均比溶剂型油墨小.研究结果为油墨的绿色化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聚合氯化铝与聚磷硫酸铁絮凝除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莲花湖湖水,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磷硫酸铁(PPFS)进行絮凝实验,比较了两种无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及原水处理前后藻类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PPFS与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mg/L、2.0mg/L;②PPFS在去除藻类细胞、浊度和色度方面均优于PAC,当PPFS投加过量时,因水体中Fe3+过量分布,使水样色度去除率下降;③PPFS絮凝处理微囊藻为主体的水华原水时,其效果比PAC更好。本文研究后表明:P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当水体以微型藻类为主时,可使用PPFS以替代PAC,能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直接、间接两种染毒手段来探讨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对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生长的影响,以MTT法为手段测定染毒前后CCO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各阶段的生长状态,结果发现:当二苯甲酮以1~10μg/mL的浓度直接作用于CCO细胞时,CCO细胞生长在不同阶段均受到抑制作用:在指数增长期细胞生长速率减小,稳定期的存活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72%~91%,并且随着二苯甲酮浓度的增大,对CCO生长的抑制效应也相应的加剧;但是1μg/mL浓度的二苯甲酮在经过斑点叉尾鮰鱼原代肝细胞代谢后间接作用时,其代谢产物对CCO的生长在各阶段又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稳定期细胞数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