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基础理论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叶植物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明33个居住小区样地的调查表明:乔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4种,红叶石楠的重要地位值最高;灌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5种,金叶女贞重要地位值最高;草本类出现频度较高的彩叶植物共有9种,彩叶草重要地位值最高。通过分析发现,乡土彩叶植物种类较少,彩叶植物配置缺少新意,因而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结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而海拔是导致环境温度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水稻的雄配子即花粉粒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研究用来自云南2 670 m海拔的粳稻地方品种小麻谷与具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后代品系南34正反交产生的F1,然后将其分布种植在海拔高低相差达1 800 m的4个海拔点并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杂交产生了8个测交群体,用SSR标记检测发现海拔因素和细胞质背景都对测交群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海拔产生的正反交群体(合系42A//小麻谷/南34)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正交组合F1(小麻谷×南34)在1 86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1 6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反交组合F1产生的群体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随产生群体海拔(400 m海拔除外)的升高而降低。利用Nei′s遗传距离评价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正反交组合F1产生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测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4个海拔产生的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总体趋势是随海拔差异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证实了环境温度差异及细胞质背景导致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影响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68.8%、32.3%~61.5%和48.8%~102%,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95.3%~174%、286%~351%,放线菌数量减少了34.5%~39.4%,差异显著。统计分析显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尿酶活性之间及其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关系密切。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主要控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量是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尿酶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平衡施肥可以促进酶活性的增强,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个体数增加更多,分布更为均匀。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源添加重金属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重金属Cd、Pb对滩涂盐渍土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中国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及重金属对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重金属Cd添加至土壤的质量分数为0、0.5、1.0、2.0 mg.kg-1,重金属Pb添加至土壤的质量分数为0、100、200、400 mg.kg-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重金属质量分数较低时,单一重金属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促进,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质量分数较高时,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具有促进作用。重金属Cd、Pb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重金属Cd对土壤脲酶活的性影响起主导作用,重金属Pb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经逐步回归分析,有效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低水平时,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Cd呈现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重金属Pb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粤北2座饮用水源地水库的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地区的水库以山地型水库为主,其中有不少担负着饮用水源的功能。为了解粤北地区水源地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与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于2011年的枯水期(2―3月)和丰水期(6―7月)对花山和白水礤2座中型水库进行了采样调查,对水库的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座水库均为贫营养型;浮游植物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的浮游植物6门37种(属),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同时,枯水期和丰水期2座水库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都比较低,其值分别为0.65×106~1.95×106cells.L-1、0.11 mg.L-1和0.73×106~8.9×106cells.L-1、0.05~0.50 mg.L-1。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中,2座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硅藻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低浓度的氮、磷营养盐限制是影响这2座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动态变化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外及室内控制试验,研究5种常见填料作为原材料制成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素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仿生植物原材料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其附着生物膜特性,其附着生物膜量、硝化强度、反硝化强度以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水深对仿生植物附着生物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生物膜量随水深的增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效应,而生物膜硝化作用强度、硝化细菌随水深的增加逐渐降低,但生物膜反硝化作用强度、反硝化细菌则随水深的增加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5种不同材质的仿生植物对水体TN、NH4+-N、NO3--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表现为: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悬浮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对照系统。同时,仿生植物种植密度也影响其对水体氮素的去除效果,表现为CK〈7株·m-3〈13株·m-3〈20株·m-3,研究结果将为仿生植物的野外实际应用及我国城市重污染河道水质原位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地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西藏的生态整体性特征,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I)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现代化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2004年西藏生态现代化指数为50,在全国排名为3位,较2000年的排名16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态进步指数、经济生态化指数好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但社会生态化指数落后于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人均SO2排放与新疆、广西相同,但高于内蒙古和宁夏;1980—2007年西藏现代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平均水平和其他4个少数民族地区;1996—2007年西藏区域环境水平呈"W"型变动态势。资源转化率和水污染指数呈"N"型不稳定变动,生态保护指数和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支持系统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观。因此,西藏应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西藏生态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资产、生态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胁迫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依据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和高寒草甸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生态地区生态区划,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的生态重建途径。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升生态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陶贞  高全洲 《生态环境》2012,(3):475-480
于2005—2007年间,基于降水过程监测分析了广州市和珠海市雨水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雨水的pH值变化于3.32~7.03之间,平均值为4.35,众数约为4.15。珠海市雨水的pH值变化于3.38~6.49之间,平均值为4.51。雨水pH值随降水强度的减弱而降低,这决定于大气中水汽与酸性气体的接触时间。珠江三角洲城市雨水中所含主要离子依次是SO42-、NO3-、NH4+、Ca2+、Cl-。雨水的酸化与降水过程密切相关。降雨初期雨水比中后期雨水的pH值高,揭示降雨初期大气中的粉尘颗粒有效中和雨水的酸度。多天连续降水天气对大气尘埃的清洗作用明显,但是持续的SO2和NOx排放更容易使雨水酸化。滨海城市降水初期雨水的电导率上升较快(可以从小于1μS.cm-1上升到20~30μS.cm-1),随着降水时间的延长雨水的电导率以较慢的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江苏南京、江西南昌和福建永泰3地稻田施用乙虫腈农药后,乙虫腈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在水稻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消减动力学规律,以及在水稻植株、土壤、稻壳和糙米中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乙虫腈母体在南京、南昌和永泰3地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3.0、4.1和8.3d,9.2、16.9和9.9d,2.8、6.9和10.9d;母体和代谢产物总量在南京、南昌和永泰3地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减半衰期分别为8.5、8.2和4.0d,37.1、58.2和20.2d,4.4、8.2和10.8d。在稻田中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1.5倍施用乙虫腈,施药1~2次时,在收获的糙米中乙虫腈的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
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1、4和8μg.L-1)苯并[a]芘B[a]P中,检测暴露后第3、7和10天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对苯并[a]芘胁迫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为3、7 d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在第10天时被激活;在胁迫初期,GST活性被激活,随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暴露后10 d,不同质量浓度组GST活性变化趋于稳定。当暴露质量浓度相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时—效关系;而CAT活性在第7天被激活,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质量浓度(4和8μg.L-1)组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SOD、GST和CAT均可作为B[a]P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活性变化相对于SOD,GST和CAT对B[a]P的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