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S技术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文章以灌阳至平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制作了公路沿线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对高速公路建设前沿线景观和建设后沿线模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导致景观格局的改变,景观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PBET法(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研究扬州市不同功能区灰尘中Pb、Cu、Ni和Zn的生物可给性,并对扬州市灰尘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给性在不同功能区存在明显差异,Pb、Ni在风景区最高,Cu在商业区最高,Zn在开发区最高。4种重金属在交通区的生物可给量总体较高,在风景区和文教区较低。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扬州市灰尘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综合风险依次为Pb>Cu>Ni>Zn,均处于安全阈值内,尚未形成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LTP)技术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操作参数放电功率、电介质间距、理论雾滴直径及入流速度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进行烧杯实验(溶液量为30 mL)时,放电功率为90 kW,介质间距为5 mm,放电时间为10 min时,垃圾渗滤液中COD处理率达到最大值85.9%,可生化性提升至0.37;当进行动态小试时,理论雾滴直径为100μm,入流速度为15 mL/min时,其他操作参数不变,垃圾渗滤液中COD处理率可达67.8%,可生化性提升至0.32。此系统可与化学-生化系统组合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业是"十二五"期间氨氮总量减排的重点,其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不同技术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减排效果差别显著。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内畜禽养殖业氨氮总量减排技术区域特征,综合使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费用-效益法、表单法等对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构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氨氮减排技术评估咨询平台。结果表明,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评估方法与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技术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氨氮减排的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倾倒区,防止悬浮泥沙扩散,采用絮凝处理工艺,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探讨颗粒粒径和含固率对疏浚泥沙的絮凝作用的影响;采用湿筛法对珠江口疏浚泥沙进行分组,将疏浚泥沙分为混合样、粒径>74 μm、粒径<74 μm、粒径<37 μm和粒径<15 μm的5个粒径段,研究不同粒径段和不同含固率泥沙在加入不同量聚合氯化铝 (PAC) 后,絮凝前后的粒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粒径>74 μm的泥沙颗粒不发生絮凝作用;向含固率为10%的泥沙中加入相同量的絮凝剂后,絮凝沉降速率由慢到快、沉积泥含水率由高到低、沉积泥体积由高到低的粒径段均依次为混合样、粒径<74 μm、粒径<37 μm和粒径<15 μm;对不同含固率的泥沙进行絮凝调理后,25~37 μm粒径段的粒径占比均呈现出随泥沙含固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固率为5%~10%时粒径占比最高,累积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的粒径段出现在28~32 μm;对含固率为10%的泥沙进行絮凝处理后,<30 μm的粒径段,絮凝前的占比>絮凝后的占比;30~40 μm的粒径段,絮凝后的占比>絮凝前的占比;不同含固率的泥沙粒径占比峰值由23 μm分别变为33、32.8、32.1、31.6和32.2 μm,且粒径<30 μ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减少,粒径>30 μm的细颗粒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下,30 μm为该区域泥沙的絮凝临界粒径;泥沙含固率在5%~10%时,不利于PAC对泥沙的絮凝作用;絮凝后,泥沙絮团粒径为30~40 μm。本研究成果可为疏浚物海洋倾倒前环保处理技术提供关键参数和依据,并为泥沙的絮凝机理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异味污染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导则标准不完善,致使异味调查是当前污染地块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难点。针对华南地区某农药厂地块进行异味调查,从生产工艺分析和预采样分析两方面着手,构建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识别技术路线,提出异味污染物筛选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探索开展土壤气异位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从生产工艺分析、土壤预采样以及土壤气预采样中分别识别出异味污染物21种、31种和12种,汇总后共40种。此外,从相邻地块调查中识别出2种。最终筛选出试验地块关注的异味污染物为42种,包括苯系物14种、烷烯烃10种、硫化物5种、含氧有机物6种、氯代烃3种、胺类和其他4种。异味污染较为严重的点位主要位于亚胺硫磷车间、氯乙酸车间和排水管网附近,其中黏土层的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相关区域和土层应作为今后调查的重点。研究可为农药厂地块或其他类似污染地块的异味污染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烟气排放烟囱6个断面单点采样的试验结果,分析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多断面点采样与单一固定断面点采样对监测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烟道气在不同断面点质量浓度分布差异较大,相对于样品实际监测值,各断面点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最大正偏差达到+306%,最大负偏差达到-96%,测定的18个断面点样品,只有2个样品与实际样品监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8.
选取碱性Cd污染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植株总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分蘖期就开始淹水的处理,其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略高于分蘖期始终干湿交替的处理,其糙米和根中总Cd含量却显著低于分蘖期始终干湿交替的处理。由此可见,分蘖期淹水处理对水稻根吸收碱性Cd污染土壤中的Cd有很好的阻控效果,且能阻控Cd在糙米中积累。同时,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考虑,碱性Cd污染土壤种植水稻推荐使用的水分管理方式为:分蘖期先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方式3次,而后控制土壤水分大于100%最大田间持水量(WHC),抽穗扬花期至成熟期控制土壤水分为80%WHC。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富营养化水体爆发水华和赤潮的水质恶化事件频频发生,众所周知,污水中的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为了避免造成对水体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并考虑到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国家把污水排放氮、磷一级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内现有的脱氮除磷工艺很少能使出水中的氮和磷同时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为了出水水质能达标,通常引入深度处理工序,使工艺复杂化并增加了成本,此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本身还存在着基建费用大、能耗高、剩余污泥排放量大等缺陷.对此,需要深入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时其进行全程的优化.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以陕西省留坝县“4.24”粗酚泄漏突发环境事件为典型案例,全面分析了此类事件的基本特征及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应急目标与总体思路、监测方案、污染态势、处置措施、实施效果及总结等内容。其中,处置措施包括源头工程阻断、多级吸附拦截除挥发酚、高污染水团异位处理、水库回蓄削峰等方面。上述处置措施可有效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将事件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并为流域突发粗酚及相关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