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丛枝菌根化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接种AM菌根真菌的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AM菌根真菌对宿主根际微域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中选用的Glomus mosseae、G.intraradices、G.sinuosa、G.versifopme等4种AM菌根真菌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了菌根复合体。其中G.mosseae、G.intraradices侵染效果最好,侵染率分别是64.4%、67.4%。受两种菌侵染的苗木的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59、2.13倍。AM菌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没有产生影响,但使根面、根系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AM菌根增加了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增加量与苗木菌根侵染率呈显著相关。AM菌根使根际pH值降低,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接种苗木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果树根癌病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桃树和梨树根癌病的发生与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以及与不同果树品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总体数目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中存在的个别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Agrobacterium sp.和Bacillu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suedomona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不同果树品种的病害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凋落物的分解与凋落物中的分解酶的活性直接相关。本研究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β-糖苷酶(β-glucosidase)、内切纤维素酶(endocellulase)和几丁质酶(chitobiase)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个群落中,3种土壤酶活性与温度之间都有一定相关性,最高值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七月份;阔叶林中三种酶的活性在各个季节中大小顺序都为未分解凋落物层(L)>半分解层(F)>腐殖质层(H),而针叶林中则是半分解层(F)>未分解凋落物层(L)>腐殖质层(H);在每个取样时间点β-糖苷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值都在阔叶林L层,显著高于针叶林L层,而内切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值是在针叶林H层。两林型下酶活性动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林型下凋落物层残存量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足癣患者病灶部位分离及筛选出12株真菌,其中4株真菌在蛋白质培养基和淀粉水解培养基菌落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D/d)表现突出。经ITS-5.8S r DNA鉴定分别为Tritirachium oryzae,Paecilomyces sp.,Aspergillus puniceus,Septoriella oudemansii。优化4株真菌的最适发酵温度,并选出优良菌株用于高蛋白含量餐厨垃圾(A)降解。液体发酵结果表明,温度和菌株对游离氨基氮和还原糖产量有显著影响,47℃为最适发酵温度,并且Aspergillus puniceus、Septoriella oudemansii显著优于其他真菌。因此,分别接种Aspergillus puniceus,Septoriella oudemansii以及Aspergillus puniceus和Septoriella oudemansii复合菌株到餐厨垃圾(B),预先进行固态发酵,5 d后进行液态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 080、9 832和13 123 mg·L~(-1),发酵108 h后游离氨基氮浓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 660、2 821和3 375 mg·L~(-1)。研究表明,Aspergillus puniceus和Septoriella oudemansii复合菌株对还原糖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利于游离氨基氮的产生。Aspergillus puniceus为最佳菌种,可以应用于高蛋白含量餐厨垃圾的生物降解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软脂酸和硬脂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软脂酸和硬脂酸对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较了长链饱和脂肪酸抑藻的构效关系。选用的藻种是购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12,且实验藻种处于对数生长期。软脂酸和硬脂酸在藻液中的4种最终质量浓度为:30、60、90和120mg·L-1。实验周期为6d,每天定时定量取藻液,测量A(650nm),叶绿素a含量,藻蓝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采用SPSS(13.0版本)软件和DPS(7.05版本)分析加入这2种脂肪酸的藻液的3个指标与空白对照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种饱和脂肪酸的4种质量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藻效果越明显。其中,2种饱和脂肪酸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软脂酸比硬脂酸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实验技术方面有2个创新点:①因为长链饱和脂肪酸无法溶于蒸馏水,实验采用乙醇来溶解脂肪酸。②因为溶于乙醇的长链饱和脂肪酸溶液无法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实验采用微孔滤膜对脂肪酸溶液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6.
邵晨  于鑫  蒋平  田兴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971-3977
为了探索不同调理剂对微生物降解餐厨垃圾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木屑(桦木)、米糠、泥炭、花生壳、稻壳等材料分别作为主要调理剂,以餐厨垃圾的重量减量率作为评价降解效果指标,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值、微生物生物量及重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餐厨垃圾降解效果主要因素有温度和含水率;以木屑和米糠为主要调理剂的保温性能最优,其余材料热量散失较快;以50%木屑处理的调理剂含水率适宜,能达到最适含水率要求(50%);同时,以50%木屑(桦木)为主要调理剂处理的减量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批量实验方法并引入23析因实验设计,研究NaOH预处理的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木屑去除水体中的铜、铅、镉的能力及特性,并通过分析pH、初始重金属浓度、吸附剂投入量对吸附的影响来探寻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木莲木屑表面具有丰富的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可能是其与重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的主要作用位点;它对单金属溶液中Cu2+、Pb2+和Cd2+的吸附能力强,在pH 5、初始重金属浓度1.574 mmol/L、木屑投入量10 g/L(+,+,-)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62 0,0.263 6和0.216 6 mmol/g;木莲木屑成本低、量大、易获取、去除能力高,对Cu2+、Pb2+和Cd2+具有较好的吸附特性,为其进一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Pb2+和Ni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铜绿微囊藻对这两种金属离子的吸收和吸附作用.结果表明,Pb2+和Ni2+的3种浓度:0.1,1,10mg·L-1,对铜绿微囊藻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藻效果越明显.相同浓度下,Pb2+和Ni2+的抑制作用更大.同时,铜绿微囊藻对Pb+2和Ni+2都有吸附作用,且对Pb2+的吸附效果远大于Ni2+.  相似文献   
9.
餐厨降解菌的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鑫  邵晨  田兴军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7):1781-1787
为了研究餐厨降解菌的生物特性,选取耐盐性、基质迁移性及其在餐厨降解中的酶活特性展开研究,以此来揭示各菌种在降解过程中的优势特性及其各自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菌产酶优于单菌种;菌株在2.5%NaCl浓度下可正常生长,耐盐性排序为: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petrii)汉氏硝化细菌(Nitrobacter hamburgensis)螺旋巴克斯霉(Backusella circina),迁移性排序为: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petrii)汉氏硝化细菌(Nitrobacter hamburgensis)螺旋巴克斯霉(Backusella circina).综合来看,博德特氏菌在降解前期作用明显,蔗糖酶活后期保持稳定表明堆肥矿质化趋于稳定,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在后期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表明堆肥腐熟性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