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7篇 |
综合类 | 57篇 |
基础理论 | 19篇 |
污染及防治 | 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均匀型和蛋白型Ru/TiO2催化剂为湿式氧化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湿式氧化非达霉素提炼废水,以出水COD和TOC去除率作为指标来评价2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差异;采用实验室连续评价装置对柱状颗粒催化剂在不同pH、不同废水流量和不同温度下处理非达霉素提炼废水进行了优化评价。结果表明:在265 ℃、pH=4.1、废水流量为10 mL·h−1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故确定此条件为该废水处理的最优条件;同时对比均匀型和蛋白型2种催化剂,蛋白型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结合SEM及N2-物理吸附结果,推断蛋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集中分布在催化剂颗粒的较浅层,有利于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扩散阻力,提高贵金属活性组分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上结果对开发高效湿式氧化催化剂,充分利用贵金属活性组分降低催化剂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集朔州市市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季PM10样品,测定其中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含量,并对碳组分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朔州市市区PM10中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25.95±9.36)μg/m3和(26.58±10.36)μg/m3,总碳气溶胶(TAC)在PM10中的平均百分含量为30.1%;采暖季OC和EC浓度大于非采暖季,且OC、EC质量浓度大小在5个采样点位均呈现出点位5(工业开发区) > 点位2(居民区) > 点位1(商业、居民混合区) > 点位3(商业、文教混合区) > 点位4(相对清洁区)的变化规律,其中,点位5的OC、EC质量浓度最大,分别为(29.66±8.72)μg/m3和(31.40±10.42)μg/m3;PM10中OC/EC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比值均低于2,一次污染严重;OC和EC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5(采暖季)和0.69(非采暖季),说明PM10中的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源,加强对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的燃烧等空气污染来源的控制对于改善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飞灰中重金属生物淋滤浸出的最佳条件:pH 4.0、飞灰固体浓度1%和硫粉添加量5 g·L-1。在此条件下,飞灰中Cu、Zn、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47.3%、72.9%、12.4%和75.8%。通过氮气吹脱硫酸盐生物还原产生的H2S,在pH为2.2和4.0时可分别以硫化物沉淀形式选择回收生物淋滤产生的淋滤液中的Cu和Zn。X射线能谱分析发现,沉淀得到的铜和锌纯度分别达90.6%和99.9%。X射线衍射分析铜沉淀的晶体类型主要为靛铜矿(CuS)、蓝辉铜矿(Cu7S4)和雅硫铜矿(Cu9S8);锌沉淀主要为纤维锌矿(ZnS)。综合分析,微生物硫氧化-硫还原可以以纯净硫化物形式回收飞灰中47.3%的Cu和64.0%的Zn。 相似文献
4.
5.
Nie H Chettle DR Webber CE Brito JA O'Meara JM McNeill F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JEM》2005,7(11):1069-1073
Long term lead metabolism in the human body has never been fully understood due to the lack of human data in this area. Th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of bone lead measurement systems has made bone lead data of substantial populations available. In this study, a set of X-ray fluorescence bone lead data was used to test Leggett's lead metabolism model (R. W. Leggett,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3a, 101, 598-616), especially the model of metabolism in bone. The data set includes the bone lead concentration of 539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of whom 327 were measured twice in five years. The bone lea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cortical bone (tibia) and trabecular bone (calcaneus) were obtained by Cd-109 gamma-ray induced XRF measurement. The histories of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for these workers were used to regulate the input file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ne lead concentrations predicted by Leggett's model greatly underestimate the measured values, especially for older workers. This data set was then organized into five age groups. A new simplified model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lead transfer rates between blood and lead compartments for these age groups. The original transfer rates and the new transfer rates a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When the transfer rates derived from measured bone lead data were put into the input file of the model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parameters, the predicted value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s for both cortical bone and trabecular bone.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罐底油泥的理化性质,开发了适于处理罐底油泥的系列工艺:先采用调质技术提高罐底油泥流动性;再采用超声破乳降低油泥稳定性,改善油泥分离性能;最后采用卧式离心机对油泥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在复合型清洗剂加入量为800 mg/L、超声温度为60℃、超声功率为12 kW、超声时间为25 min、离心温度为60℃、絮凝剂加入量为600 mg/L、离心机转速为2200 r/min的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9d,离心机出口泥中含油率低于2.00%,水中悬浮固体质量浓度低于170 mg/L,达到了对罐底油泥进行除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4个甘薯品种不同生育期的乙醇发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适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甘薯品种,分别测定了4个甘薯品种--品种1、品种2、品种3、南薯88(对照)生育期100 d、130 d和160 d的可发酵糖含量和乙醇发酵参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和品种2的单位面积乙醇产量分别达4.79 t hm-2和4.83 t hm-2,均高于对照品种南薯88(4.58 t hm-2);品种1和品种2生长到d 130时单位面积乙醇产出速度最快,分别为36.84 kg hm-2d-1和37.13 kg hm-2d-1,对照品种南薯88的乙醇产出速度为35.24 kg hm-2d-1;生产1t无水乙醇,使用不同甘薯品种的原料消耗量依次为品种1(6.40 t)<品种2(6.49 t)<品种3(7.31t)<南薯88(9.17t),发酵废渣排放量(按干重计)依次为品种1(0.56 t)<品种3(0.60 t)<品种2(0.63 t)<南薯88(0.64 t).说明品种1可在甘薯燃料乙醇生产上推广应用,且生长130天时即可收获,以提高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经济性.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性能退化将会影响污染物排放,以往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未充分考虑性能退化对排放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原有污染物估算模型进行修正,将民机实际运行中表征发动机健康状态的主要参数EGT作为特征量融入到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中,提出改进的形成氧化法以及P3-T3方法,定量估算性能退化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使用GE90-115B发动机历史QAR数据,计算航空发动机处于不同健康水平下的巡航阶段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将会显著影响巡航阶段污染物排放特性.其中,性能退化严重时航空发动机CO、UHC以及黑碳的巡航阶段平均排放指数较健康状态时分别升高87.52%、247.76%以及19.68%,而NOx的平均排放指数则下降55.33%.因此在对性能退化的发动机进行污染物评估时必须考虑性能退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水文—气候—生态的集中表现之一,对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影响,重建过去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对理解区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山湖泊——六盘山天池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XRF岩芯元素数据分析,结合可靠的AMS 14C年代序列,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六盘山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记录.结果显示:5570?—?1600 cal BP,流域土壤侵蚀整体较强,侵蚀强度逐渐减弱,其主要受控于降水变化,也受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变干,1600 cal BP之后的侵蚀强度整体弱于前一时期,此时段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加剧了流域的土壤侵蚀.太阳辐射可能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初始驱动力,ENSO通过驱动亚洲季风变化影响区域降水,进而直接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某柴油污染场地调查和污染物检测结果,利用GMS中MODFLOW和SEAM3D模块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和典型非水相液体(NAPL)苯、甲苯及乙苯的运移模型研究了NAPL的运移规律,模型中考虑了对流-弥散、溶解、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过程。研究结果显示,NAPL污染羽在100 d内运移较快,呈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趋势,随后逐渐沿地下水流向扩散,甲苯的污染羽面积大于苯和乙苯。敏感性分析表明,组分质量分数、溶解速率和Fe(Ⅲ)初始浓度是影响NAPL运移的关键因素。组分质量分数越大,其在地下水中的平衡浓度越高;溶解速率主要影响NAPL到达平衡的时间,溶解速率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Fe(Ⅲ)初始浓度主要影响甲苯的微生物降解过程,Fe(Ⅲ)初始浓度越高,微生物降解作用越强,但对于苯和乙苯,微生物降解几乎不受Fe(Ⅲ)初始浓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场地污染范围的确定、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