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市酸沉降对材料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对材料的破坏是酸沉降经济损失中的重要部分。简要说明了材料损失的计算方法,并以2001年为基准年,选择了广州市作为代表性城市,运用材料损伤函数和材料使用寿命公式对建筑材料及自行车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使酸沉降的破坏作用达到定量化。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多种方法,如混凝-沉淀法、流化床法、人工湿地法、单质铁法、微滤膜法、生化法和改良混凝-沉淀法等进行了分析评述。研究发现,开发技术集成度大、流程短、药剂种类和用量少、一次性投资以及运营费用低的工艺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改良混凝-沉淀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符合要求,是一项值得加强应用研究和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影响程度,选取2014—2017年间全市地表水逐月监测数据,从水质类别、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排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水十条"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水体主要为劣Ⅴ类和Ⅳ~Ⅴ类水体;全市氨氮(NH_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浓度分别降低55. 9%和25. 9%,月际间变化规律由U型分布转变为整体下降趋势,其中以再生水、再生水和污水混合水为水源的河流改善幅度较大;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显著,"水十条"的实施加速了水劣化足迹的下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农村和自然为影响北京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增加生态用水、加强农业污染源和城市非点源的治理力度将推进首都水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北京城区与远郊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成特征,2012年4月,利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同时在2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样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上甸子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83.7±48.9)μg·m-3和(75.5±52.9)μg·m-3,NO-3、SO2-4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81.2%和84.2%.粒径分布显示,Mg2+和Ca2+在5.8~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Na+、NH+4、Cl-在0.43~1.1μm和4.7~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双峰,K+、NO-3和SO2-4在0.65~2.1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后向轨迹簇分析表明,气团来自南方时,城区和上甸子二次离子浓度分别为(92.4±40.0)μg·m-3和(95.0±35.4)μg·m-3,来自其他方向时,分别为(24.0±10.8)μg·m-3和(13.3±10.6)μg·m-3.  相似文献   
5.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地表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现状、污染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深入剖析了目前地表水环境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地表水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婧 《环境》2013,(10):54-57
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引起了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泄漏的核污水是否会对我国乃至世界海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影响又会有多大?  相似文献   
8.
微波 (microwave,MW) 诱导过硫酸盐 (persulfate,PS) 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手段。以萘为土壤中典型的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有机污染物,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计算软件模拟,结合电磁耦合理论分析探索了微波电磁辐照过程中土壤有机物消解过程机制,并考察了PS浓度、MW辐照时间、MW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萘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仿真优化后,微波反应器具有更好的加热均匀性。在微波谐振腔内,萘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W诱导PS反应速率常数是常规电加热的1.6倍,这可能是因为极性过硫酸盐分子在微波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胶体运动趋势增加;同时,多环芳烃有机物在微波场中的土壤传质性能得到优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当PS浓度为1.0 mol·L−1、MW温度为80 ℃、土壤含水率为15%、MW处理时间为60 min时,萘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6.5%。本研究结果可为微波诱导过硫酸盐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污染溯源新手段、推动污染防治精细化,基于紫外—可见指纹图谱溯源技术对北方某水体夜间污染物浓度升高现象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过程中,随着COD浓度变化,溯源结果为污水处理厂退水—污水处理厂进水—生活小区排水—污水处理厂进水.结合聚类分析和现场排查可知,该水体污染物浓度升高可能受上游排污口影响,95%时段内指...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流域水质污染,保障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安全,通过测定北京境内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悬浮颗粒有机质(POM)的浓度水平及其碳、氮同位素特征,同时以京密引水渠水体为参比,对密云水库汇水流域水体POM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颗粒态有机碳(POC)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4~0.71 mg/L,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