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生产工艺调研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全过程物料衡算原理,研究了深圳市印刷企业α、塑料企业β、涂装企业γ、电子企业θ四类典型工业源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料的使用现状、末端处理设施削减能力及无组织排放现状。研究表明:四类工业源低挥发性源头替代率低,纯溶剂物料使用比例以电子企业θ最大,占比94.1%;原辅料所产生的VOCs经收集、回收处置后,实际削减比例普遍较低,涂装企业γ相对较高,为21.5%;四类工业源VOCs无组织排放量占比均非常突出,电子企业θ无组织排放量占其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为99.0%。为有效削减工业源VOCs无组织排放量,建议提高涉VOCs工序的废气收集率、收集废气的VOCs浓度及末端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白水江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性,2018年3月采集研究区深度为0~20cm的沉积物,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和荧光指数法,确定主要荧光物质种类,并结合表层水基本参数等数据分析荧光组分的来源、转化过程与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以类蛋白有机物为主,其中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占总体荧光物质相对含量的64.56%~73.06%;各断面均出现明显的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相比上游,中、下游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出现类酪氨酸与类色氨酸荧光峰。(2)上游至下游,总荧光组分、各荧光组分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白水江表层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存在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水热法与两步水热法制备了GQDs/Bi2WO6(GQDs为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利用氙灯为光源,考察了暗反应与光反应条件下GQDs/Bi2WO6对目标污染物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与光催化性能,并对所制备的部分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纯Bi2WO6,一步法制备的0.20GQDs/Bi2WO6(柠檬酸CA与 Bi2WO6物质的量比为0.2)和两步法制备的2%GQDs/Bi2WO6(GQDs与Bi2WO6的质量比为2%)有着相对更好的吸附性能与光催化性能。其中,0.20GQDs/Bi2WO6光催化效果最好。暗反应30 min后,环丙沙星吸附去除率为50.4%。光反应60 min后,环丙沙星的光催化去除率为42.6个百分点,总去除率达93.0%。表征结果显示,0.20GQDs/Bi2WO6的比表面积最大,且光生空穴和电子复合概率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2015年冬季对大沙河河水进行采样监测,采用Jonckheere-Terpastra对大沙河中上游及河口的水质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探讨了冬季大沙河水质的日变化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大沙河1d内的水质状况。研究表明,大沙河中上游、河口的水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排放量是造成两个断面溶解氧及氮磷有机污染物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宏观因素(P0.05);中上游氮形态转化方式以硝化反应为主,河口的BOD5、CODCr、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峰值出现于14:00~16:00,落潮与涨潮分别通过释放有机物、稀释增氧等方式使河口呈现水质等级先上升后下降降的日变化规律。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结果为:大沙河河口在19:00、21:00为Ⅳ类,其余时间段的水质均为劣Ⅴ类,中上游在11:00为Ⅲ类,其余时间段的水质均为Ⅱ类。  相似文献   
5.
在煤层气开发政策的鼓励及指导下,我国已逐步形成煤层气的产业化生产,但随着煤层气年产量上升,气井产出水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分析我国煤层气的开发现状,总结了产出水的来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产出水对土壤环境、地层结构以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特征,为推进我国煤层气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开发煤层气有利于保障煤矿安全和实现能源稳定供应,然而管道腐蚀逐渐成为煤层气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国内煤层气管道系统的腐蚀现状并总结煤层气管道腐蚀的主要机制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针对煤层气管道的腐蚀特征阐述了有限元分析法在体积型缺陷管道应力分析上的应用,为我国煤层气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水文期河水与河岸带地下水的水量补给关系,以及河水中的氮污染物对河岸带近岸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选取了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的奎河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末端元混合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河水、上游潜水等补给源对近岸含水层的ρ(NH4+-N)和ρ(NO3--N)的影响,并构建河岸带地下水氮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平水期至丰水期期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河水始终补给河岸带地下水,其中,河水对潜水层及弱承压层的补给率分别为10.87%~49.74%和0~19.78%.②空间分布上,ρ(NH4+-N)和ρ(NO3--N)均表现为河水>近岸潜水>近岸弱承压水,且在地下水中均呈现由河流向两岸递减的关系.③近岸潜水层与弱承压层的ρ(NH4+-N)均随着河水和上游潜水ρ(NH4+-N)贡献量的增加而升高,近岸潜水层的ρ(NO3--N)随着河水和上游潜水ρ(NH4+-N)贡献量的增加而升高.④相比于ρ(NO3--N),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能准确地预测近岸潜水层与弱承压层ρ(NH4+-N)在ORP、ρ(DO)、河水ρ(NH4+-N)贡献量,以及上游潜水ρ(NH4+-N)和ρ(NO3--N)贡献量综合影响下的变化趋势.研究显示,河水与上游潜水的线性混合是造成河岸带地下水氮污染的重要途径,河流氮污染防治措施将为河岸带地下水水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河岸带地下水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选取了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的奎河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矿物Eh-pH稳定性图解,分析河岸带地下水荧光组分、As形态及其质量浓度在洪水前、后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水文地质条件、ρ(FeT)(FeT表示总铁)、荧光有机物含量及其活性官能团对含As矿物溶解性和迁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洪水前相比,洪水后河岸带地下水ρ(DOC)升高,促进了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导致潜水层出现明显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以及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弱承压层的类酪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各荧光物质含量Φi,n均表现为潜水层>弱承压层.②洪水后,潜水层与弱承压层呈现还原环境,导致As以电中性的亚砷酸盐形式存在,且河水入渗并未直接对各含水层贡献ρ(AsT)(AsT表示总砷),地下水ρ(AsT)升高可能主要受ρ(FeT)与荧光物质含量(Φi,n)升高的影响.③在空间上,由于弱承压层ρ(FeT)>潜水层ρ(FeT),铁氧化物通过桥接亚砷酸盐与荧光物质来增强As的迁移性和溶解性,导致洪水后弱承压层ρ(AsT)平均值接近于潜水层.④河岸带地下水ρ(AsT)升高途径主要是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与亚砷酸盐形成DOM-As二元络合物,或铁离子充当DOM活性官能团与亚砷酸盐的"桥梁",以共价键或氧桥形式形成多元络合物DOM-Fe-As、DOM-Fe-O-As.研究显示,由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对含水层输入DOM导致的As溶解现象应纳入预防河岸带地下水As污染的前提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工业企业VOCs的综合整治,选取工业经济发达的深圳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检测的方式探讨了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印刷行业、表面涂装行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等典型溶剂使用源的VOCs排放特征和末端治理现状,并就源头替代和末端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减排对策。结果表明:深圳市典型溶剂使用源VOCs的平均排放量为表面涂装(51.8 t/a)>电子元件(36.5 t/a)>印刷(21.0 t/a)>橡胶塑料(17.4 t/a),不同排放规模的橡胶塑料企业和印刷企业对各自行业的排放贡献较为均匀,而排放量>300 t/a的涂装企业、电子企业对各自行业的贡献率则分别占63.9%、44.9%;受水性原料替代和末端治理设施等控制政策的影响,四大行业固定排放源VOCs组分以OVOCs为主(排放量占比为76.8%~97.0%),特征污染物为甲醛和乙醛;四大行业末端工艺类型均以UV光解、水喷淋、活性炭吸附的低效组合工艺为主,占比约51.4%~69.6%;评估结果显示,所测试的典型组合工艺中,78%的设施平均处理率均低于35%,治理方案缺乏针对性、运行管理缺乏规范性是造成溶剂使用源VO...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