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环境资源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多出现在岩溶地区,以水污染为主;环境资源的破坏以露采区最为严重,对土地资源、植被、地貌景观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对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深刻影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地貌背景是诱发的潜在因素,不合理的开采方法是诱发的主导因素,降雨和水文条件是激发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云南矿产资源开发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比较突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在使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不同采矿方法的矿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不尽相同。采用实例来阐述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对云南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取代苯类化合物与斑马鱼的48 h和96 h急性毒性(LC50)的定量关系数据,依据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原理,利用AM1法计算分子描述符表征化合物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建模,并对建好的QSAR模型进行评价与检验。为进一步验证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建模过程中所用化合物以外的3种氯代酚:对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对斑马鱼做48 h和96 h的急性毒性验证试验,其48 h-LC50分别为8.171、6.146、1.385 mg/L;96 h-LC50分别为6.475、4.327、1.132 mg/L。验证试验结果与已构建Q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和评价,经过残差分析,得出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残差均满足δ1,从而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该苯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如男  孙欣欣  魏勇 《生态环境》2010,19(9):2149-2154
通过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种植水与藻类共同培养的方式研究了4种植物群落(群落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罂粟Hydrocleys nymphoides;群落B:梭鱼草+溪荪Iris sanguinea+黄菖蒲;群落C:梭鱼草+溪荪-大薸Pistia stratiotes;群落D:白花水龙Jussiaea repens-大薸+水罂粟)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群落种植时间的延长,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强。4个植物群落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D。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南京市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此20年间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LUS模型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南京市碳储量分布,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研究区碳储量。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65.62%,耕地、林地和草地随之减少,南京市碳储量减少2.62×106 t;(2)根据预测,到2040年,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少,仅下降2.44×105 t;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56×106 t;在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多,下降1.78×106 t;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62×106 t。这表明采取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可以有效控制碳储量减少;(3)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分布保持一致,对于碳储量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对氯酚(4-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对斑马鱼的生理毒性作用,以7 d富集系数(KBC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半静态试验法对斑马鱼进行驯养和试验,测定斑马鱼对3种氯酚的7 d KBCF,同时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暴露1 d和7 d,斑马鱼体内SOD酶活性。结果表明,4-CP、2,4-DCP和2,4,6-TCP的7 d KBCF分别为33.65±5.29、65.54±10.49和128.05±39.83,富集能力表现为4-CP(无富集)2,4-DCP(轻度富集)2,4,6-TCP(轻度富集);斑马鱼对氯代酚类物质的富集性与氯酚类物质氯原子取代个数正相关。3种氯酚胁迫斑马鱼结果表明,暴露1 d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暴露7 d表现为抑制效应,酶活性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