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崇明东滩围垦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模拟升温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升温,分别于升温1 a和升温2 a后,测定崇明东滩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的光响应进程,分析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WTBX〗(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参数对升温时间的累积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升温1 a后Pmax、〖WTBX〗LSP显著增加,Rd、LCP显著降低,表现出正效应,而升温2 a后结果相反;升温条件下〖WTBX〗AQY的年际差异不显著;非线性拟合芦苇叶片光合 光响应(Pn PAR)曲线,结果显示其在升温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发生上调和下移现象;蒸腾速率(Tr)对升温表现增加趋势;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对升温的响应与光合有效辐射(PAR〖WTBZ〗)强度有关。这可能意味着长时间升温条件下芦苇叶片因非气孔因素限制发生光合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2.
崇明岛新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围垦土地因其土壤本底均一、土地利用历史简单短暂,使得评价短期土地利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成为可能。为此,在崇明东滩湿地新围垦区选取了本底均匀、利用历史简单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旱田、水旱轮作农田、人工林带),研究其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以期评价其各自的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表明,2009年整个春季,土壤呼吸速率强度的顺序为水旱轮作[(0.30±0.08)mol.m-2.d-1]〉旱田[(0.18±0.04)mol.m-2.d-1]〉林带[(0.09±0.01)mol.m-2.d-1];春季各月份,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波动较大,旱田较平稳,4、5月份最先达到日最高值,人工林带最为平稳,且始终具有较低的呼吸强度;旱田土壤呼吸速率均不能简单用土壤5 cm处温度及湿度进行解释,林带与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处温度显著相关(P〈0.05);整个春季,林带土壤呼吸与5 cm处温度及湿度均显著相关,其中与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水旱轮作田与旱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与两者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