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领域,也是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领域,实现城市的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要的举措。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的低碳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意义重大。2010年7月以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开展了三批87个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根据低碳城市试点的进展,本文采用Tapio脱钩模型考察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脱钩弹性系数的大小将低碳试点城市分为低碳成熟型、低碳成长型、低碳后发型三种。在对城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STIRPAT模型,考察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和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识别不同驱动因素对试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依据碳排放驱动因素识别不同类型城市的减排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对于低碳成熟型城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低碳成长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对于低碳后发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同时,位于东、中、西不同区域的低碳试点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未来在探索差异化、多元化的城市减排路径时,区域性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以及工业自身绿色低碳发展极为重要。为此,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试点进行四年多以来,参与试点的工业园区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本文基于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开展情况,首先,对试点的历程、政策及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其次,从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的顶层设计以及试点任务,即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以及管理低碳化四方面对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模式进行凝练;最后,选取参与试点的51家工业园区,以园区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为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类方法将园区分为高耗能生产型、低耗能生产型、高耗能服务型和低耗能服务型园区四类。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国家对试点的顶层设计,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和管理低碳化是适用于所有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着力点,但是不同类型的园区低碳发展的路径和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其中,对于高耗能生产型园区,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是重点;对于低耗能服务型园区基础设施低碳化和能源低碳化是重点;对于高耗能服务型园区则需要在产业、能源、基础设施和管理低碳化四方面共同着力;对于低耗能生产型园区管理低碳化则是其进一步挖掘减碳潜力的有效手段。园区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园区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采用差异化、精准化的低碳发展模式,这也是未来在政策层面和实践领域推动工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