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交通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盆任务依然艰巨,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些资源的品位也很高,可以总括为“531优势”。即人文旅游资源的五大文化特点-楚国发祥地(楚文化),三国之源(三国文化),流放文化,道教文化,郧阳猿人(古人类文化),形成明显的锁定效应;自然旅游资源的三大品牌-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神农架,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的郧县恐龙蛋化石基地,正在规划的武当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隆中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环境优势在于,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污染轻,空气质量好,气候适宜,土特产品丰富,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并按照“PPT”战略实施扶贫计划,将有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福报农场沙河旅游区以河谷山岳型自然风光为主体格架,构成了多姿多态的景观类型。景点集中而丰富,且以其幽、秀、奇、秘、特形成与海南区域整体旅游资源结构的迥异特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开发中以“福报芒果”为拳头产品,树立本区的旅游产品形象;以经济开发为导向,采取游览、购物、经贸、度假相协调的综合开发模式,从而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旅游环境与地球表层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及旅游环境遭破坏和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旅游业和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恶化。全球所关注的十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业对环境也产生着严重的影响。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为社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起到协调作用,从而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