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块俯冲带是岩浆活动和地震的频发地带。本文对与俯冲带有关的地幔矿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介绍,并对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地幔部分熔融所需水的来源、深源地震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下山时,可以俯看到南面丛丛簇簇褶皱山岭间那一小摄的吉隆县城,它窝在海拔4120米的古湖盆地之中。奔天浩荡铺开去的众山族尽头隐约是喜马拉雅山脉最后的朵朵雪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时间都早于日本约30Ma。西南日本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120~105Ma)是在大面积白垩纪岩浆作用的起始阶段由大洋俯冲板片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标志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是板内环境的晶洞A型花岗岩和以流纹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在西南日本岩浆岩带是年轻地壳挤压重熔的S型过铝质石榴石/白云母细粒花岗岩和流纹岩,不存在类似华南的壳源S型花岗岩,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代表洋壳俯冲的弧岩浆岩。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源区都以幔源为主并有前寒武纪再旋回地壳物质加入,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随时间推移,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中幔源组分增加,而西南日本则相反。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开始(170±5Ma)是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减薄,陆内深断裂再活化的结果。东亚大陆边缘在晚中生代(120Ma)进入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构造体系,但不同地段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4.
地震震级大,震源浅 2004年12川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的地震震级达8.7级,属于特大地震。地震发牛在澳大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两大全球构造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区内,印度板块,相对缅甸板块,以6厘米/年速度向西北方向运动,住巽他海槽斜向俯冲收敛。印度板块向缅甸板块下长期俯冲,积累了巨大的应力和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壳剧烈震动。又由于震源浅(仅10公里),对海水的扰动强烈,从而引发了巨大的海啸。  相似文献   
5.
6.
7.
藏北唐古拉坳陷中央隆起带与北部凹陷带海相体罗-白垩纪地层中,夹杂一套以高钾安山岩、高铝玄武岩为主体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高铝玄武岩、高钾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火山岩产出特征和全岩同位素年龄测定,将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中生代晚期和老第三纪两个旋回。这套火山岩系的REE、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类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其投影点均落在造山带大山岩区域内。对火山岩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显示出在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下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8.
在万丈高空振翅飞翔,突然一个俯冲,箭一般射向乱草中一只奔窜的野兔.此种景象,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苍鹰那双明察秋毫的锐利的眼睛.河南油田精蜡厂一联合车间有个人也有这样一双"鹰眼",这个人用他那双"鹰眼"发现了许多起安全隐患,他就是酮苯冷冻岗位上的操作工张军伟.  相似文献   
9.
10.
近10年来苏门答腊俯冲带大震频发,并引发灾难性海啸,使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4年和2012年的两次大震所带来的科学问题在许多方面超出现有认识。国际上对苏门答腊地区已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应用了许多新方法并取得了许多新认识。解读苏门答腊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演化史对于认识俯冲型大地震的产生机理是必要的,对此类地震的发生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海啸产生的条件和防灾减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苏门答腊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近年关于该地区的世界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梳理出若干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而提出开展苏门答腊俯冲带地震3D层析成像的具体实施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