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亦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外在保障。历史回溯与规范分析下,从薪柴到煤炭,再从煤炭到石油和天然气,竞争促进是能源变革历程中的一般法律路径,但至可再生能源替代,因其自身竞争力不足与市场结构困境,法律制度径直从促进竞争折向了“排斥竞争”。案例分析与理论解析下,竞争豁免法律制度遭遇实践异化,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规则模棱两可,制度负面效应突显,已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需求。事实上,合理的竞争机制设计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企业积极创新和效率提升,竞争规则并不必然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斥,市场化是可再生能源的最终归宿。重新厘定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保障性竞争理念,可再生能源的制度促进模式应重回兼容竞争的法律路径:以竞争为优先,以保障扩容竞争并助失利者二次发展,实现市场竞争与政府保障政策的有机协调。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恢复应是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可再生能源法保障作用的核心,《可再生能源法》的修改完善也应注重将保障制度与竞争规则进行衔接融通。具体制度路径上,一方面,以“法律原则”形式将竞争优先与效率补偿理念嵌入可再生能源法,为市场提供清晰且富有弹性的交易基准和规范指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自由竞争规则适用,推进保障性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构建能源消费需求侧的倾斜性激励机制,以及推动强制购买制度的竞争法理念更新等制度衔接机制协力,可不断扩展特殊市场的竞争空间,助推可再生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功能考虑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生态需水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植被盖度作为衡量绿洲生态功能的主要指标,根据植被盖度和侵蚀率之间的关系,从生态系统的需水机理出发,提出了基于生态功能考虑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以额济纳绿洲为例,计算了2000年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并与额济纳绿洲不同时期的生态需水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环境管理思想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4月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引起了环境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范围的改变,即从全面防治变为重点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方式的改变,即从浓度控制变为总量控制;大气污染超标规定的改变,即从超标不违法变为超标即违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不同发育时期朝天委陵菜茎叶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就此对这种野菜的品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裴莉莉 《山东环境》2000,(7):214-214
环境保护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同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内容,可以说是两个文明的结合,是衡量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我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热点,成为一件影响广泛,关系到人与人、国与国,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大事。它促使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和伦理道德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省2004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全省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并以近50多年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对森林资源主要项目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力求寻找变化的原因.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未来时期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科学经营森林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先福 《劳动保护》2003,(10):34-36
5次往返北京,来往行程20000多公里.经历“非典”疫期的严峻考验,艰苦鏖战10个月,终为打工仔争来17万余元的巨额赔偿——  相似文献   
8.
中国安全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不同特色,不少专家学把中国安全化划分为古代安全化、近代安全化、现代安全化、发展的安全化。本仅就当代中国发展的安全化若干取向试作一些论述。这些取向可集中概括为:①人化;②大众化;③服务化;④产业化;⑤特色化;⑥国际化;⑦科学化;⑧法制化;⑨小康化;  相似文献   
9.
相传五代时期有个官员,奉命出使中山,过井径险地时,他时刻小心翼翼,不敢放松缰绳,因此平安无事。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与其他行业生产活动相比,生产过程复杂、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事故发生率高,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因此,安全管理对建筑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建筑法》、《建筑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对人的尊重、重视,加强了人性化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视与管理的规范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然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