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噪声作业者的饮食从事凿岩机、砂轮机、电站、纺织、车辆驾驶等高噪声作业的有关人员,要多补充维生素类营养,尤其是维生素B类,可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改善听力,大大减轻噪声疲劳。例如瘦肉、蛋类、西红柿、萝卜、芹菜、动物肝脏、水果等。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H2S)是无色、剧毒,有臭鸡蛋气味的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后可致急性中毒,且中毒多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立即发生急性中毒,引起昏迷,呼吸与血管中枢麻痹、细胞内缺氧和窒息,  相似文献   
4.
锌冶炼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冬梅  李昕馨  罗庆 《环境科学》2012,33(10):3680-3684
研究了葫芦岛锌厂周围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含量,比较了蟋蟀与其它昆虫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汞在不同群落蟋蟀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蟋蟀汞含量很高,平均值为0.081 mg.kg-1,远高于对照点群落汞含量(0.012 mg.kg-1);蟋蟀体内汞的分布特征为头>翅膀>胸≈腹>足.不同群落生境中蟋蟀汞含量差异明显,蟋蟀汞含量与距离污染源的远近、植物茎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汞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蟋蟀汞含量低于生命周期较长的蝉汞含量,与生命周期较短的其它昆虫相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将青鳉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全氟羧酸类物质全氟十三酸(PFTriDA)后的器官分布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 PFTriDA最高富集在性腺;其次是卵、肝脏;浓度最低的部分是残体.除了性腺之外,该器官分布与野生中华鲟的一致.在相同暴露浓度下,雄鱼体内各器官的PFTriDA的含量高于雌鱼,机理模型计算进一步表明高母子传递系数是造成雌雄差异的可能原因.随着PFTriDA暴露浓度的升高,鱼体内同一器官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孙永泰 《安全》2008,29(10):40-40
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能进入;另一类是置于外耳外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及中耳和内耳。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保护器具均不能阻止相当一部分的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糖尿病新西兰兔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即对照组:n=15)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即实验组:n=15,喂食10%猪油,37%白蔗糖混合53%的基础饲料).共观察12周.于12周实验结束时,全部处死动物,取动物心脏、肝脏、胰腺、肾脏,用1O%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表明:动物心肌细胞肥大,并出现灶性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增生,胶原纤维增加;肝细胞有明显脂肪变性,细胞肿胀;肾脏表现有肾小球球囊增大,细胞增多,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体增大;胰腺组织表现为胰岛分布稀疏,数量减少,胰岛萎缩,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8.
博格人(Borg)是科幻电影《星际旅行》中虚构的一个宇宙种族。其身体上装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和机械,大脑为人造的处理器,在战略上显示出高度的智慧与适应能力。未来,人类可以利用大量技术对身体进行修补、改进或者增强,将自己变成“博格人”。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和机器将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一个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名词——埃博拉,突然成为令世人心惊肉跳的名词;这种迄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传染病,曾经离我们是这样的遥远,但倏忽间已逼近我们眼前。这种源于非洲的恶性瘟疫早在1976年便被发现、命名,迄今已经历过至少三次大规模流行和十多次中小型流行,造成非洲数以千计人死亡。感染这种恶性传染病的患者,会高烧、肌肉疼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作家肖夏兴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