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1759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898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环境》2007,(6):40-41
广东省云浮硫铁矿是我国最大的硫铁矿生产基地和硫精矿出口基地,是一家矿化结合、多种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项目总投资6.37亿元,设计年产原矿300万吨.  相似文献   
5.
6.
介绍江西省就平铜矿十多年来植被复垦试验与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效果,提出今后复垦应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琳  万明 《环境与开发》1997,12(4):47-48
通过对江西省32个非铀矿山外排废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U,Th,226Ra和40K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非铀矿山外排废水中的核素浓度高于江西省地表水.矿山外排废水中的核素浓度的高低与矿山的种类无关.而与矿山所处的地域有关.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合成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研究不同L-色氨酸添加浓度对矿物合成体系pH、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矿物产量、化学组成及矿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色氨酸浓度的增加,pH降低幅度越小,ORP上升越不明显.色氨酸对铁硫酸盐次生矿物合成的影响依赖于其浓度,当色氨酸浓度低于1.67 g·L-1时,色氨酸对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表现为总Fe沉淀率及矿物产量随着色氨酸浓度升高而增加.而当色氨酸浓度升高至6.67 g·L-1时,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和矿物产量远低于对照组,表明高浓度色氨酸会抑制铁硫酸盐次生矿物的形成.次生矿物内Fe/S比介于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的理论值之间,表明不同合成体系所得次生矿物均为黄钾铁矾和施氏矿物的混合物.矿物学特征分析表明,随着色氨酸浓度的升高,矿物的合成表现为黄钾铁矾向施氏矿物转移.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河流域上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8月对研究区域17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34种(79.1%),软体动物7种(16.3%),环节动物2种(4.6%);就整个研究区域而言,优势种为大蚊(Tipulidae)、豆娘幼虫(Damselfly)、水蜘蛛(Argyroneta)、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琥珀螺(Suecinea sp.)、白旋螺(Gyraulusalbus),干、支流优势种分布趋势为干流(6种)优于支流(5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7ind/m2和3.7423g/m2现存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整体上干流(1032ind/m2、60.0963g/m2)大于支流(276ind/m2、3.5233g/m2),物种数干流(36种)大于支流(15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特征为干流大于支流.黑河流域上游支流和中游干流不同河段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呈空间异质性,而多样性指数对物种组成依赖性强,但因黑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使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适合黑河水质评价.依据BI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黑河上游支流水质优于中游干流.根据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并结合RDA分析表明:BOD5、水温(WT)、电导率(EC)、DO、溶解性总固体(TDS)、CODMn及盐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