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四川藏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环境公害本土化的视角解读四川藏区的资源开发公害问题;另一方面,从法律的价值和应对的视角对资源开发公害问题进行法律规制,以期对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来说,孩子刚进学校开始用汉语授课,都会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才接触到汉语,而少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接触到汉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不齐,连基本的对话都困难,更别谈上课,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3.
藏区酥油茶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藏族人民渐渐懂得,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补充,这样就创造了独特的打酥油茶的方法。打酥油茶时先倒清茶(大叶粗茶压制的砖茶)用水熬制成茶汁,再在茶汁里加入酥油和食盐,倒入木制的酥油桶内,然后用一种顶端装有圆形木柄的木棍,上下抽拉,使茶、酥油和食盐达到水乳交融,最后倒进茶壶里加热,便成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  相似文献   
4.
张五明 《绿叶》2013,(8):45-51
描述了三次西藏之行中亲见亲闻的西藏意向:一个获得国家财政等多方位支持、在拉萨等中心城市已深受市场经济影响的相对开放的市井西藏;一个因财政支持的不均衡而呈现地域性失衡和在旧有文化传统和意识中相对封闭的西藏。在宗教、传统思维方式与商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今天,西藏既保留着他们旧有的精神纯贵,又在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不断进行着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的妥协与抉择。  相似文献   
5.
甘肃藏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师资力量薄弱、经费不足、设备欠缺等困难,新课程开展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校本实验课程,因地制宜、奇思妙想,一定能走出困境,并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藏区农村的环境公害问题为引入对象,结合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法制管理救济机制和应对机制,从现行相关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理角度,初步阐释适合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实现的救济处理机制和救济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序上构建起我国的环境救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香格里拉为核心区的云南藏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固体垃圾增加、水污染加剧、噪声污染日趋突出和土壤质地遭到破坏等。对其进行梳理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牛,就是牛!     
沉洲 《安全与健康》2012,(10):38-41
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大畜种,依次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的安多藏区,牦牛尤其多。车行公路迎头遭遇上,胆小易惊的,动作慌张窜离路面;见多识广的老油条,车头顶屁股照旧本色不改,一步一步摇着来。有时,我们碰巧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消除贫困和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甘南高原23个乡镇357个家庭用能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寒藏区农牧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牧村人均能源消费量为996.05 kgce,以畜粪等生物质能为主,能耗水平高,消费品质差,综合热效率只有18.77%,大部分农牧民还停留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状态;2从牧区到农区,能源消费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化,热效率从16.87%提高到23.93%,人均能耗水平逐渐降低,空间阶梯特征明显;3农牧村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牧区主要受生活方式、家庭规模和宗教支出的影响,农牧交错区主要受家庭规模、家庭年收入、家用电器种类和年均取暖时间的影响,农区主要受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和家庭规模的影响;4结合农牧村实际情况,建议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增加现代能源供给、鼓励使用新能源设备、推广生物质能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强化农牧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保证农牧民基本能源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轻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原野上但见天青羊白灌丛绿,地黄水蓝晚霞艳,牧人憧憧,帐房朵朵。袅腾的炊烟里,牧女罗拉吉骑马趋前来看我们一伙人的新鲜,立即被亢奋的六支"长枪短炮"包围着猛摄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