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高校办学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问题、用人单位的误区问题以及现今的社会问题等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广泛疏通就业途径和集聚多方力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院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以及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难度的增大等,我院的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程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队伍建设、机制建立、科学预案、科技保障、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方面提出了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并提出了从校风建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体组织、硬件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针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采取了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去年底、今年初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判断,尽管见仁见智,但众说纷纭中,还是能看出一条逐步被众多论者公认的主线: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在“总量”压力巨大的同时,“结构”问题依然严重。其最突出的实践表征,是当前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的同时呈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问题。2006年4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8296万多残疾人中,尚有约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加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专业人才培养进展甚大。然而,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却同时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客观地表明了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重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政府需要转换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取向,从对待特殊群体的分割政策安排转向创造和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使我国原本并不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8.
受高校扩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杭州市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2009年.在杭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10万余人,比上年增加0.8万余人,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这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反思。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二是市场的问题。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比2003年增长3.4%,城镇失业人数上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2005年第二季度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占据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42.7%,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构成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压力。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相伴随,青年初次就业率低,成为社会的“新失业群体”,并且这一群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第二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占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19.7%。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新失业群体”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