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安全需要交通法规意识,需要娴熟的驾驶技巧和应变能力,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 一件发生在20多年前的交通事件,至今令人无法释情。北京一个冬季的早晨,人们像往常一样上班,一辆公交车突然“暴怒”起来,在道路上横冲直撞,行人猝不及防,纷纷倒在车轮底下,鲜血染红了大地,公交车上坐着一个余怒未消的年轻女司机。  相似文献   
2.
李平 《防灾博览》2009,(5):54-57
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我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对策。在地震灾害面前,我们需要一个富有应变能力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建设和发展,发生电力事故对电网安全运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电力企业来说,如何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应对潜在的危险源,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应变能力。确保在事故状态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安全》2005,(5):34-34
燕山石化公司橡胶厂聚合车间化工四班是一个团结求实、蓬勃向上的集体,他们以“四个一流”(具备流素质,实现一流操作,争创一流水平,确保一流质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不懈的追求和踏实的态度,勇往直前。他们从加强班内管理,提高班员素质出发,自强不息,扎实工作,在不断进取中取得优异成绩。该班曾连续多次荣获燕化公司“红旗班组”称号;多名班员曾先后荣获燕化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等秉誉称号。狠抓民主管理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工作氛围,该班组把抓好民主管理工作作为班组管理的一件大事。在年初召开的年度班组工作会议上,化工四班通过了班组成员“信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弯管组合段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屈曲行为,提出1种基于远场应变评估管道稳定性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偏心载荷作用下弯管组合段有限元模型,确定临界屈曲状态下管道的极限载荷及应变状态,并研究内压、壁厚以及载荷分布对弯管组合段极限承载能力与极限应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压增加或壁厚减少都会降低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均布载荷增加与非均布载荷减少会增强管道抵抗屈曲能力;距离褶皱中心为0.21D的远场应变可以作为管道临界屈曲应变,其极限压缩应变值为0.5%。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载荷下弯管组合段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伟 《劳动保护》2009,(12):12-13
海上石油作业是高风险作业,据《世界海上石油作业事故数据库》记载,从1970-1997年间,全球发生事故3431起,其中翻沉事故153起,死亡1285人,事故频率按1000平台年发生的次数计,在1970-1979年为9.38,1980-1997年为6.56,海难中的特大事故7起,其中包括在中国海域发生的2起。即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平台翻沉死亡72人;1983年10月25日发生在南海的爪哇海号(Javasea)钻井平台翻沉死亡81人。这两起事故主要原因均为缺乏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程序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8,(4):28-28
追尾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应变能力差的新司机身上更容易发生。追尾还是一种很危险的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上很容易发生多车追尾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其实防止追尾主要在于跟车技巧,在路上行驶,不是什么车都可以跟的,以下六种车尽量不要跟,以免惹来麻烦。  相似文献   
8.
《安全与健康》2008,(7):48-48
困乏,可以说是人体体能消耗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机体得以恢复。但是,在这种状态下驾车,司机的应变能力可能下降。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道路条件好,公路景观单调,很容易出现倦怠感,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4年1月28日,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举行了矿井反风演习,分别对矿井2号、1号主要通风机进行了全矿井反风,以检验全矿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预防和应对在突发灾害时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抗灾应变能力。该矿编制了包括安全、瓦斯排放、人员培训等在内的《矿井反风演习计划》,成立了反风演习指挥部,下设通讯传输保障组、事故救护组等8个专业小组,参演人员为100人。演习前,组织人员对生产系统运行、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很多时候体现在企业的应变能力上,要求组织运作能够高效、快捷,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能I陕速做出反应,此时企业内部组织的运作效率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诸如“人浮于事”之类的组织弊病还屡见不鲜,“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如何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