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3.
本文对天津市气挟菌污染源加以分析,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系统及工业区是主要非点源污染源.监测主要污染源的产毒黄曲霉及粪源性肠道菌类表明除来自垃圾、污水外,在工业区中绒毛加工、制革、调料酿造及饲养业是重要来源.气挟菌量与人群密度及活动量有正相关趋势(n=6,r=0.95)但与居住楼层高低无关(n=5,r=0.25).球菌及球杆菌是机体常住菌,占室内降尘及飘尘菌的50%以上,推测两种尘菌是互为因果,尘菌与人体常住菌亦是气挟菌来源.试验分离粪源肠道菌63株占鉴定数的73%,产毒黄曲霉76株占12.5%.建议改进垃圾及污水处理系统;改革不卫生的工业流程;广种杀菌树种可降低气挟菌量.  相似文献   
4.
陈秉良  陈宏 《福建环境》1994,11(5):21-22
对福州市夜市饮食摊进行微生物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饮食摊上空气挟细菌浓度超过10000cFu/m~3,分离的182株细菌,归属11个属,主要是具有色素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气挟细菌中具有溶血性作用者占4.3%~36%之间。由此可见,街道旁露天饮食摊上空气挟微生物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菖蒲(Gladiolus hybridus)、菱(Vallisneria spiral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及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构建的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湖滨带在截留水体悬浮泥沙颗粒物的同时可有效截留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对防止富营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滞留时间12h时,夏秋季节人工湖滨带对氮、磷的截留百分率分别为21.5%、34.8%,滞留24h时的氮、磷截留率分别为25%、31.1%。在冬春季节,滞留时间24h时,菹草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率分别为6.67%、10.83%,滞留时间48h时的总磷截留率为6.84%。不同水流滞留时间下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效果不同,滞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因此须保证一定的滞留时间才可取得较好的氮磷截流效果。人工湖滨带在截留径流氮、磷营养物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吸附携带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适用于工程上运用的尾矿坝漫顶逐渐溃坝的尾砂出流计算模型,利用细颗粒泥沙的悬移质运动形式,及含沙浑水的流态变化,建立了理论泄流模型。同时,根据溃坝过程的不同时期,给出了适宜的溃坝水流的流量计算公式、尾砂颗粒的沉速计算方法、挟沙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浑水容重的计算式。该计算模型有助于渐溃泄沙量的预测,是尾矿坝漫顶逐渐溃坝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