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6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不对称钢门框型材孔型设计中工艺参数、变形方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粉末体多阶段热变形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时间越长,致密程度越高。再结晶晶粒比较容易在孔隙边缘形成,但是,孔隙又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速度,使得粉末体的软化率低于同条件下的致密材料的软化率。  相似文献   
3.
分析并建立了具有动态再结晶型金属的本构方程模型,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仪对AZ31镁合金进行圆柱体单向热压缩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计算了本构方程模型中的各参数,获得了完整的AZ31镁合金高温本构方程。用本构方程计算了实验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误差在8%以内。可为制订AZ31镁合金的热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与数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更趋精确合理的关于冷拉螺旋叶片坯料的展开与放样计算方法 ,并从实践中探索出叶片在展开与放样时其内径的精确修正系数k之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喷射沉积耐热铝合金管坯经挤压变形 ,变薄旋压筒体的研制过程 ;重点论述了热旋成形筒体的工艺路线。试验探讨了耐热铝合金的旋压温度为 35 0~ 45 0℃ ,道次变薄率约为2 0 % ,累计变薄率约 5 0 % ,需中间退火 ,退火温度宜取 35 0℃。热旋结果认为 ,喷射沉积耐热粉末铝合金铸坯直接热旋成形困难 ,需经挤压比大于 4的变形致密 ,有助于热旋成形。耐热粉末铝合金挤压坯加热变薄旋压 ,应采用小压下量多道次的变形过程 ,逐渐细化晶粒组织 ,才能旋出综合性能良好的筒形件。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聚氨酯橡胶模在立梁成形中的性能、变形过程及模具设计,论述了利用聚氨酯橡胶作成形凹模能有效地控制立梁成形的回弹,保证工件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温加工成形技术及其特点,并以厚壁容器简节成形为例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微型汽车车轮轮辐的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其变形规律、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介绍了模具结构、制造及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阐述了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对提高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背坞地区双桥山群变质岩中“斑点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同生碎屑-一种发育于沉积岩中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沉积构造,为进一步证实双桥山群属于半深海-深海的浊流相沉积环境特点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构造变形分析,确认双桥山群主要经历了区域紧闭褶皱和韧性剪切两期构造变形,运用平衡剖面方法和应变测量估算双桥山群褶皱变形的地壳缩短量为71.6%,双桥山群地层层内压扁变形压缩率为23.1%~45.3%,在对大背钨韧性剪切带进行系统研究后,建立了一套浅变质碎屑中进变质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标志,进而对该区韧性剪切带进行 划分和厘定,同时依据韧性剪切带中同生碎屑和同构造变斑晶的应变测量结果(Kxz值),估算出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剪应变(γ)为1.01~2.13、最大剪位移量为0.6~0.8km。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双桥山群褶皱变形形成于晋宁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燕山期,前者是扬子地块基底岩系形成时期,后者是鹅湖花岗岩侵位和隆升过程中引发的花岗岩外围地区变质岩的以垂向剪切运动为特征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固体地壳中流体是普遍存在的,中—高级变质相中的矿物并非只发生晶体塑性变形,溶解和溶移作用在非糜棱岩化岩石中占主导地位,因为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的水热流体,在变质变形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周围分布有网络状进进剪切带的递进缩短带中,与应交梯度有直接关系的单个矿物的位错密度梯度在其晶体边缘形成,产生了化学位梯度,从而使矿物边缘发生溶解。变形分解作用是产生这一过程的动力,并为流体汇聚形成水热循环系统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