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1.
随着各种海洋结构物的兴建,覆水场地的地震反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推导时变区域上的流体运动方程,给出流场、结构的接触条件和流场网格运动控制方法。对于平坦覆水场地,水平向地震动作用下,根据Couette流理论证明该类场地流体作用可以忽略;竖向地震动激励下,横向均匀场地可以通过动水压力公式准确考虑流体作用,横向非均匀场地则需要通过流固耦合方法考虑流体作用,以海底隧道为例加以说明。对于起伏场地,天然起伏场地在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反应具有明显的流固耦合特征,以三角形起伏场地为算例;结构物的兴建造成的人工起伏场地同样需要考虑流固耦合效应,以某沉管隧道在水平向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反应为算例,并根据结果初步提出该类结构物流固耦合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海底隧道建设运营过程中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剖析了我国目前污染防治制度的不足之处,以期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安全与健康》2010,(5):14-14
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于4月26日开通,为确保翔安隧道安全、有序、畅通,厦门市交警直属人队第。时间派出警力,配合翔安交警人队隧道治安执勤点的民警,重点针对货物超高、变道行驶以及摩托车、电动车和行人禁止通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隧道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4.
5.
在了解海底隧道类型的前提下,对可能影响海底隧道用海界定的因素进行筛选,从中选出相对影响最大的海底爆破振动因素进行研究。以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相关数据为例,利用前苏联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计算出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安全保护距离,即海底隧道用海界址外扩距离。最终,按照文中提出的宗海(空间)界址图的编绘方案,绘制出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宗海图。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09,(11):62-62
日本计划强制性碳减排;索罗斯10亿美元投资清洁能源科技;投机促使国际原糖价格飙升;韩探讨建中韩海底隧道;马尔代夫水下召开内阁会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海底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以海底隧道收费站至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Facelab5.0眼动仪和录像机等设备,采集真实状态下驾驶员眼动特征、行车速度和行车位置数据,并依据道路线形、车辆行车特征和路段标志标线设置,将收费站至入口划分为提速驶离段、换道减速段、缓和段和过渡段(入口段),分析各区段驾驶员眼动特征及车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驾车通过换道减速段和过渡段时,分别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影响,行车速度减小、眼睑闭合度下降、眨眼频率增大;驾驶员行经入口段,车速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眼睑闭合度呈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眨眼频率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且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海底隧道交通系统内部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联和事故演化机理,从驾驶人、道路、车辆、环境和管理5方面阐释海底隧道风险因素内涵,定性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立体网络模型,提出海底隧道风险因素量化评价标准;并构建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尖点突变模型,深入分析海底隧道交通系统风险状态演化的主要形式;结合应用实例,对海底隧道风险因素耦合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对海底隧道交通系统产生的风险影响大于单因素耦合,驾驶人因素风险相对最大,车辆因素风险相对最小,并从人、物2个因素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风险预防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海底隧道交通安全管控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海底隧道建设运营过程中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剖析了我国目前污染防治制度的不足之处,以期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海底隧道勘探工程施工影响通航环境,妨碍水上交通时间较长,应对施工水域进行通航安全评价。鉴于不同勘探施工水域通航安全具有特殊性,需分析不同施工水域影响通航风险的因素,以“人-船-环境-管理”为出发点,建立了海底隧道勘探工程通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及排序,无量纲化评价指标,进而进行归一化运算,计算各指标的突变隶属函数值,并对其值进行修正,构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隧道勘探工程通航安全评价模型。突变理论无需确定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及案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价此类工程施工的通航安全,验证了突变理论应用于该类通航安全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