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沥青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有液体、半固体和固体3种形态,能完全溶于二硫化碳,其主要成分为烃类混合物,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其一般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沥青4种,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主要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3种。  相似文献   
2.
某炼化企业自备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简称CFB锅炉)环保项目所采用的脱硝方法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简称SNCR),使用的还原剂为尿素,SNCR系统投用后,虽然能使NOX排放量显著下降,但尿素用量明显过度,增加了企业脱硝成本,并导致脱硫废水氨氮含量超标。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本研究主要通过现场调节锅炉运行参数,以及基于CFD建模的方法研究出高效可靠的SNCR工艺优化调整策略及方法,结果表明:在锅炉燃料煤∶焦=4∶1掺烧比例下,氧含量不宜超过3%,有利于降低NOX生成量;控制减少石灰石量有助于提升NOX的脱除效率;通过模拟计算发现下半部喷枪起到主要的脱硝作用,可适当减少上半部喷枪、提升环下半部喷枪的尿素喷入量来提高脱硝效率。为煤焦混烧CFB锅炉脱硝系统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半焦负载Na-Fe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上于常压下研究了煤焦负载Na或Fe催化还原NO的反应,同时研究了Na-Fe复合催化剂的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a或Fe催化剂的催化行为差异较大,低温下Na的催化活性高于相同负载量的Fe,而温度较高时,二者的催化活性顺序与低温时相反。Na的催化活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而Fe的催化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迅速。在保持相同的负载量下,一定配比的Na-Fe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于其中任何单一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不加其他还原剂的条件下,负载于煤焦上的Na-Fe复合催化剂可有效地催化还原NO,得到了高的还原转化率。复合催化剂高的催化活性预示Na-Fe在制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半焦还原NO的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截至2012年12月,山西冀中金晖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金晖公司)已经超过2年实现零事故,胜利完成了创业之初制定的“从零开始,向零进军”的安全奋斗目标。山西省政府从最初对金晖公司的“不太放心”转变为目前的“不太担心”。  相似文献   
5.
声音     
"让矿难成为山西的历史,让煤焦领域的严重腐败得到有效的遏制。"3月10日,从陕西省省长到山西履新省委书记不到1年的袁纯清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面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陕西榆林地区的某煤焦油渣元素组成、XRF、XRD、TG/DSC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碳,约55.52%~80.18%,且主要处于小颗粒不规则非晶相状态,活化性能好,其中重金属以及微量元素Cr、Ni含量较少,制备吸附材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氮气保护条件下,600 ℃左右的失重率为69.15%~88.99%.隔绝氧气条件下,600 ℃物理高温活化改渣2 h,同时于25 ℃、247 r/min试验条件下根据GB/T 12496.8-1999测得物理活化后渣碘值、亚甲基蓝值标定的吸附性能指标分别为400~500 mg/g、66~150 mg/g.同等试验条件下分析纯活性炭碘值为855.3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00.17 mg/g.说明煤焦油渣改性后作吸附材料是可行性的,且成本低,可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煤气化作为煤炭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之一,本文考察了颗粒粒径对CO_2-煤焦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颗粒大小对热解后焦的形成及焦-CO_2气化反应有较大的影响,相同温度下,煤焦颗粒越小越有利于焦-CO_2气化反应。同时用随机孔模型进行拟合,煤焦结构参数为0,说明随机孔模型难以用于高灰分含量煤焦气化动力学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1):I0004-I0004
包头市陆合煤焦运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妆就有国家计委,国家铁道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煤炭厅批准的三部平衡煤炭发运计划,并自购45辆自备铁路敞车和一座年产六十万吨精煤矿,是常年经营煤碳,焦制品的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