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山 《环境教育》2007,(2):75-75
1988年,江西省宜春市林科所高级工程师郑庆衍在当地的明月山调查森林资源时发现了一种秋天落叶的木莲。后来经考证,这些木莲未见于世界其他地方,目前我国也仅存于江西宜春,为新发现树种。因其秋天落叶,被专家正式命名为“落叶木莲”,并被国务院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2.
红娇 《环境》2009,(10):66-67
秋天,人们会出现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的症状。专家提醒,如果总是眼干难受、口干发燥,则要当心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由医生确诊后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有一民谣道:"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暖和."冬天到来,手脚寒冷,用热水烫脚会感到全身舒服,此法医学上谓之"脚浴".  相似文献   
4.
雨佳 《环境》2004,(8):23
同事老姚性格外向,但处事非常严谨。尤其在生活保健方面,时时刻刻都以科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每逢办公桌上铺了些尘灰,老姚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打扫卫生哟。”春天,每逢我们衣服穿少了,老姚总要“教训”几句:“春天捂一捂,杂病只能躲,现在要注意多穿点衣服!”秋天,每逢我们衣服穿多了,老姚的嘴又不能落闲:“秋天冻一冻,身体更有劲,眼下穿衣可不能多,这点一定要注意!”同事们都很信任老  相似文献   
5.
现在,每当我戴上安全帽施工作业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3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 200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同事在院内准备转油管.当我戴上安全帽走到施工现场时,一个同事说:"这个活简单,几分钟就干完了,安全帽戴不戴都行."我说:"不能大意,还是谨慎点好."边说边将安全帽的下颌带牢牢系紧.随后我们开始把油管往车上装,很快一车油管就装好了.这时,我开始做施工后的最后一道工作--把油管运送车的支腿抬到车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6.
舒服过秋天     
当下,每年一次的“秋燥”又开始侵扰我们的身体。尤其一过中秋这个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就像植物经历了“夏长”要进入“秋收”,不过对于人来说,这可是收敛的“收”。阳气慢慢退回我们的体内,阴气逐渐增长。以下7件事帮你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秋天。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11,(10):10-11
1.饶河县一景(9月28日摄)。时值金秋,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内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秋意。饶河县位于我国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地肥水美,山川秀丽。新华社发(郝远征摄)2.这是9月27日拍摄的万峰林日落景色。  相似文献   
8.
张炜 《环境教育》2005,6(11):8-12
以前读过当代著名作家张炜的一些作品,文章里描写的秋天以及秋的意象就像是秋日黄昏燃烧的古老诗句,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崇高的民族使命,里面也渗透着对人类自然的反思和捍卫。当城市里高大的建筑像荒芜的森林在城市里四处茂密地生长,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在钢筋水泥的大地上日渐枯萎,就像在砍伐过的牧场找不到那片原始的森林,人类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行走在城市里的人在看似拥挤的空间中过着实则“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们像失散的马群,精神中充满了孤独、焦灼、麻木,以至于有些诗人作家也在这种痛苦中宁愿成为这个时间的边缘人,他们甘愿做沉默的思想者,因为需要人类反思的年代已经到来……适逢秋季,本栏目就人与自然以及精神生态的诸多话题来与当代著名作家张炜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生 《安全与健康》2009,(10):55-55
在很多人心里,秋天不冷不热,是个很惬意的季节。可俗话说“多事之秋”,其实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个值得警惕的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秋燥症,它说病不是病,却又能让绝大多数人都“难逃罗网”、难受不已。  相似文献   
10.
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医生的忠告是不能当作耳旁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