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保护》2005,(5):74-74
4月5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主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着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分别看望了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著名数学家杨乐,听取他们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和新年祝福。胡锦涛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直以来都是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遵循的重要工作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他们坚持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了严谨的工作组织过程和工作授权制度,并不断完善工业风险分析机制和组织厂房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HIRA)工作,建立厂房安健环代表制度,对各工业厂房进行了系统地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员工提供更安全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建立建设项目环保预审制 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要落实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所有煤矿都要落实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杨信华 《环境科技》2005,18(Z1):153-154
监测数据或报告的审核至关重要,但是,审核人员较多,从而使审核流行于形式.在监测系统中引入项目化管理,责任人制度,有利于过错的追究,解决责任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果科技不向生产应用转化,将永远是躺在纸上的数字和符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阶段。从大港油田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油田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港油田公司要想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取发展,就必须继续走依靠科技求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在2007年完成普查的前期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9.
张琦  张璐 《劳动保护》2003,(10):53-53
“安全为了生产”,乍听起来满有道理:企业是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创造效益,天经地义.一目了然。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提法确实有失偏颇。姑且不论只要钱不要工人命,只要产值、只要政绩不顾工人死活的野蛮生产,就是说安全为了正常稳定的生产也有悖常理,并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24日提请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为地方政府设置了7条“高压线”。草案规定,地方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未按规定报送、通报、公布有关突发事件信息的;缓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服从上级政府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