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53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897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深入细致地分析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音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来改善学生的发音状况,以求促进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和择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最关键最重要的基层单位,是事故、异常易发地.班组长作为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者,是班组的核心,班组长安全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与企业的生产安全.那么,班组长应具备哪些安全管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3.
4.
高校图书馆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我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快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等方面出发,从高职高专教育的角度,探讨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实验分析了藻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细胞结合态磷对磷酸盐浓度的响应.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在水华区域藻类植物的细胞磷库分布特点与非水华区域明显不同.室内培养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磷酸盐吸收速率为7.71,2.39μmol/(L·d),最大比生长率分别为0.517,0.262d-1,磷酸盐吸收同化率为5.9×10-8,4.7×10-7μmol/cell,前者具有更快的磷酸盐吸收能力,更高的比生长率和较低的磷酸盐吸收同化率.2种藻细胞内结合态磷通常占细胞总磷库的50%以上,是细胞磷库主要存在形式.中肋骨条藻种群可以通过藻细胞数量增长来吸收环境中的磷源,而东海原甲藻则会优先满足细胞自身的磷储存后进行细胞增殖.在高浓度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种群的细胞不同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会达到饱和.磷匮乏时,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细胞内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与零时刻相比分别降低了45%和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培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单个细胞的细胞表面吸附态磷库(95%)比细胞内磷库(50%)的降低幅度更大,东海原甲藻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
7.
南京市建筑施工环境噪声的管理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扰民问题投诉居高不下,提出环境监理部门要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规范举报工作,认真受理投诉,以取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严格审批夜间建筑施工,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对夜间施工现场的核查;加强行风建设,通过内强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监督与服务并重;拓展工作思路,加强与建工、公安、市容、市政供电等部门的合作,共同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利用提高基质-氨氮浓度的方式富集硝化细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为30℃,pH为6.5~8.0,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高于2mg/L时,经过12~13周的富集培养,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是未经富集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的12.5~20.0倍。  相似文献   
9.
从含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中筛选出了具有产絮效果的Y5菌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Y5菌液的絮凝率得出 :菌液絮凝性能是其中 3种复合菌株共同作用的结果 ;培养基初始pH值在 5 .0~ 9.0的范围内时 ,Y5菌液的生长量及其上清液的絮凝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