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出外旅游时怎样避免感染禽流感? 出发前,如身体不适,尤其是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把旅程延迟或取消。身处外地时,如身体不适,特另q是有发烧或咳嗽,应戴上口罩,立即通知酒店职员或旅游领队,并尽快求医。  相似文献   
2.
陈刚  车审言 《劳动保护》2006,(11):88-88
随着病情的发展,尘肺病人越来越害怕冬天的到来。冬天天气寒冷,冷空气刺激呼吸系统,会加重咳嗽的症状。若碰上流感,体力差、体质弱的尘肺病人易患上肺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也极易复发,还会加重肺气肿的病症。冬天夜长,十病九宵夜。尘肺病人咳嗽、喘气更在晚上明显加重。半夜坐起来喘,趴着、跪着喘气,苦不堪言。一个人有病全家人不安宁,怎么办?首先,要注意保暖,减少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的刺激。尘肺病人到户外去一定要戴上口罩,衣服要穿暖,不要到有烟雾、粉尘、特殊气味的地方和人多的公共场合。生活中要忌烟限酒。因为酒可使呼吸道麻痹,自卫能…  相似文献   
3.
中药汤剂效果很好,但是味道比较苦涩,于是有人想,为掩盖难以下咽的苦味,可否在汤药里加点糖呢?这种只顾爽口而不顾疗效的做法在医学上是不提倡的,因为这样做轻者降低疗效,重者还会产生副作用。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中焦虚、胃痛的病症,因此中医也  相似文献   
4.
<正>感冒、便秘、咳嗽……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虽然用不着打针吃药,但置之不理,多少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台湾《康健》杂志刊文指出,学会喝水,可能就会解决这些小毛病,大家不妨一试。色斑:晨起一杯温水。色斑反应了体内毒素的堆积,排毒最好的方法便是正常排泄。晨起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  相似文献   
5.
许萧 《安全与健康》2007,(11):55-55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可通过吃水果达到缓解的目的.但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也会有差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6.
冬病夏治 在中医学上,有“冬病夏治”这一说法,患者可以在夏天通过针灸治疗入冬容易反复发作的感冒、咳嗽等疾病,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离子(Hg2+,Cu2+,Ag+)对鲮鱼咳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Hg~(2+)、Cu~(2+)、Ag~+)对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咳嗽反应(cough response)的影响,并探讨利用这种反应作为生物监测水质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鲮鱼咳嗽反应的频率明显地随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鲮鱼经受含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处理时,其反应比用含单一离子的溶液处理时强烈,提示重金属离子对鱼类呼吸运动机能的影响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鸡汤鸡汤被誉为"天然青霉素",每天喝上一碗,就能帮助缓解流感症状。它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和水分,还具备一定的消炎功能。牡蛎它含有大量的锌。加拿大2012年发表的研究显示,锌能缩短成人感冒的时间。只需要一个中等大小的牡蛎,就能满足人一天锌的需求量。大蒜大蒜能杀菌并能缓解喉咙痛和咳嗽症状,每天1~2瓣蒜就能达到效果。大蒜素是杀菌的主要成分,为了让其更好  相似文献   
9.
荸荠性寒味甘无毒,能清热生津、开胃消食,对咽喉肿痛、口疮目赤、燥热咳嗽等病有一定的疗效,胡萝卜以炖食和炒食为佳,可以保留胡萝卜素93%以上春季宜多吃些有清肝作用的食物,春季多食甘平类的食物,则可增强脾的活动,同时辛甘还可发散化阳以助春阳,有利于扶正强身与病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钱伟 《安全与健康》2006,(10):55-56
立秋后,尤其是进入中秋以后,天气多是"艳阳高照",尽管气温并不高,但却让人感到燥热,许多人因此感冒咳嗽,老胃病也犯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