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喜欢香味洗衣粉绝大多数喷香料都是人工合成的,其化学原料中有95%来自煤油,如苯和醛,这些物质可能致癌,还会导致生殖障碍,但更常见的是引起过敏性皮炎。2.用洗衣粉手洗衣服皮肤长时间直接接触碱性洗衣粉后,皮肤表皮的弱酸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其阻碍细菌滋生的作用也会消失,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积。所以手洗衣物时,最好用肥皂。3.把洗衣粉当"万用清洁剂"生活中,有不少人把洗衣粉当"万用洁净剂",除了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31个种40个样品成熟叶表皮的细胞的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下表皮,为气孔多形型,气孔基本类型有四细胞型和极型两种;气孔的类型、大小、气孔指数、表皮细胞形状等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系统与分类研究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对赤子爱胜蚓体表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细菌诱导(浸浴诱导和注射诱导)对蚯蚓体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细菌浸浴4h的实验组、用细菌注射4h的实验组及对照组蚯蚓的角质层厚度分别为(0.51±0.03)μm、(0.56±0.02)μm、(0.50±0.01)μm;上角质层突起的高度分别为(0.16±0.02)μm、(0.12±0.01)μm、(0.11±0.01)μm;上角质层游离面中微绒毛的高度分别为(0.18±0.02)μm、(0.11±0.01)μm、(0.11±0.01)μm.统计分析表明,蚯蚓在抵御微生物侵袭过程中,体表角质层中的上角质层突起及上角质层游离面中的微绒毛发挥着重要作用.(2)细菌浸浴4h的实验组、用细菌注射4h实验组及对照组蚯蚓体表的表皮厚度分别为(2.63±0.15)μm、(2.23±0.06)μm、(1.97±0.15)μm;表皮中小颗粒蛋白细胞的颗粒直径分别为(0.38±0.04)μm、(0.26±0.02)μm、(0.24±0.02)μm;大颗粒粘液细胞的颗粒直径分别为(0.50±0.04)μm、(0.26±0.03)μm、(0.21±0.02)μm;网状粘液细胞的直径分别为(0.93±0.06)μm、(0.63±0.06)μm、(0.28±0.03)μm.统计分析表明,蚯蚓在抵御微生物侵袭的过程中,表皮中的腺细胞(小颗粒蛋白细胞、大颗粒粘液细胞及网状粘液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图4表2参17  相似文献   
4.
单井注抽(single-well push-pull, SWPP)试验因为成本低、耗时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获取含水层中与径向弥散有关的参数。其中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在SWPP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前人的SWPP试验模型对这两个过程的刻画过于单一。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同时考虑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的SWPP试验模型,通过与前人的SWPP试验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SWPP试验结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SWPP试验中,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含水层径向弥散的影响不能忽视,当井筒内的地下水体积越大,混合效应越显著,井筒内溶质的穿透曲线较低;当表皮区域弥散度大于含水层弥散度时,表皮厚度越大,越不利于溶质在表皮区域的迁移,而当表皮区域弥散度小于含水层区域弥散度时,表皮厚度越大,越不利于溶质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表皮区域孔隙度越大,对流速度越小,越不利于溶质迁移;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在SWPP试验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工频磁场诱导人FL细胞膜EGF的受体聚簇及噪声磁场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50Hz工频磁场对人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受体聚簇现象的可能诱导作用及噪声磁场的干预,将人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分别用EGF、不同强度(0.05、0.1、0.2、0.4mT)工频磁场、噪声磁场、工频磁场和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场处理15 min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的聚簇现象.结果表明,0.1、0.2、0.4mT工频磁场辐照FL细胞15 min可诱导细胞膜EGF的受体发生聚簇,但0.05mT工频磁场辐照时,细胞膜不出现EGF受体的明显聚簇.0.2mT噪声磁场则不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当0.2mT噪声磁场与0.1、0.2mT工频磁场叠加后,可抑制工频磁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但不能完全抑制0.4mT工频磁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工频磁场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其作用阈值在0.05~0.1mT之间;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诱导膜受体聚簇的干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以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例,根据学生实验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这几年的种植专业生物部分的技能考试经验,对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进行改革创新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1,2,4-三氯苯对蚯蚓生长和表皮及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土壤法对蚯蚓进行1,2,4-TCB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1,2,4-TCB对蚯蚓存亡、生长和表皮及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2,4-TCB对蚯蚓14d半致死浓度为890.295mg·L-1;暴露剂量和培养时间均对蚯蚓生长抑制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著;暴露于50mg·kg-11,2,4-TCB时,蚯蚓表皮分泌细胞增多,角质层增厚或上角质层损伤,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凹陷形成一定的溃疡面或呈撕裂分散状,第14天时,上角质层和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均有所恢复;当暴露浓度为400mg·kg-1时,蚯蚓的角质层明显增厚,表皮出现大量的分泌细胞,肠上皮组织呈一定程度的撕裂并少量脱落,第14天时角质层变薄,分泌细胞减少,上角质层破损加剧,肠上皮细胞撕裂严重并持续脱落。第14天电镜观察显示:暴露浓度为50mg·kg-1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嵴不清晰或断裂,结构模糊;暴露浓度为400mg·L-1时,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内部有絮状沉淀,嵴变短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8.
杨广 《环境》2004,(12):35
微晶磨皮听过吗,事实上是使用微晶粉真空吸喷或钻石微雕,纯作用于表皮细胞,再通过磨擦使其脱落,而角质层薄、敏感、暗疮生长期及有创口皮肤禁用,对于此类问题皮肤的修复需要的修复期较长。  相似文献   
9.
鲨鱼表皮的微观形貌观察及其防污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鲨鱼表皮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能谱(EDX)测定了鲨鱼鳞片各部位的元素组成.通过实验室内贻贝成体和硅藻的附着试验,评价了非活体状态下鲨鱼表皮的防附着作用.结果表明,非活体状态下鲨鱼表皮对贻贝成体的防污能力较弱,对微观生物硅藻的附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利用食品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生产成本,以麦芽、豆类、糖果、冰激凌、牛奶、芝麻油和食醋废物为底物,研究了产碱弧菌(Alcaligenes latus)、表皮匍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工艺可行性和产物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通过两段式间歇补料发酵.3类微生物利用麦芽废物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PHB)产量最大,分别达细胞内含量的70.1%、16.0%和43.3%.A.latus适应食品废物开始细胞生长和PHAs合成的延迟短,在缺氮阶段合成PHB的产量、产率高.微好氧时,从芝麻油提取出的S.epidermidis可以合成分子量超过1×106的PHB.活性污泥可利用豆类废物合成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PHBV)共聚物,其中羟基戊酸比例(HV%)占21%.多数食品废物适合合成具有不同物化性质的PHAs.PHAs产物的组分及物化性质受微生物种类、底物类型、发酵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