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2.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均有明显不同,资料表明,它经历了长期的发育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两区的天然分界线。  相似文献   
4.
地表沉陷治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在四采区应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减沉效果相当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葛利普创名“华夏古陆”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论辩与考订,对其地质构造属性,至今仍然否定与肯定交迭起伏,莫衷一是,本文从推覆构造,陆地漂移等实际资料着手,加以论证,认为它是经历深刻改造和发生巨大位移的变质岩断片体,地质构造属性已非“华夏古陆”原义。  相似文献   
6.
苏桥煤矿于2005年12月开始基建,矿井设计年产量21万吨,开采二迭系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由于区域推覆构造的作用,复盖在童子岩组地层上面的是地质时代较老的栖霞灰岩和石炭系林地组砂砾岩.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采动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开裂-运动过程,利用自主开发的适于准静力计算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针对常村煤矿S6-7工作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首先,直接顶出现裂缝;然后,采场上覆岩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之后,直接顶垮落,其上岩层破断,并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采空区局部闭合.此后,上述过程循环往复.2)将工作面煤壁前方和开切眼后方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大于0的最大范围定义为采动影响范围,通过分析悬露岩层长度和弯矩的变化解释了上述两部分采动影响范围的演化规律.3)通过分析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支承压力峰值的变化解释了该部分煤层破碎区尺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复合顶板综放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以及裂隙演化规律对于矿井水、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对某煤矿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垮落带高度为32.6m,裂隙带高度为64.6m;煤层回采过程中对顶板覆岩支承压力的影响,近煤层大,远煤层小;覆岩采动裂隙倾角以中角度,宽度以中宽度为主,且裂隙数量随着远离煤层而逐渐减少;采动过程中,近距离煤层覆岩为采动裂隙聚集区,覆岩裂隙密度曲线呈现为"波浪"型。  相似文献   
9.
组合型生态浮床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鹅湖水体中构建以水生植物和陆生喜水植物为实验植物,浮法控制器、水循环增氧系统和造浪-输送系统为辅助设备的组合型生态浮床.组合型生态浮床运行期间改变了水体的理化环境,影响了上覆水-沉积物中氮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跟踪监测在组合型生态浮床影响下上覆水和沉积物TN、NH4+-N和TP含量的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在组合型生态浮床作用下,DO、Eh、pH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影响,以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氮磷之间以及和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实验期间上覆水中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92%、63.09%和80.0%.沉积物中T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3.79%和37.04%,沉积物中TP含量上升了43.71%.组合型生态浮床对上覆水环境因子如DO、Eh、pH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区上覆水中DO和Eh均高于对照区,DO由原来的8.7~8.9 mg·L-1上升到9.3~10.4 mg·L-1,Eh由原来的163~178 mV上升到191~198 mV,通过提高上覆水中DO和Eh有效抑制沉积物磷的释放并促进沉积物对上覆水中磷的吸附.pH的波动性较小,维持在7.51~8.32之间,并未促进沉积物磷释放.上覆水中TN、TP和NH4+-N以及与沉积物中的TN、NH4+-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中的TP极显著负相关;pH与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TN、TP和NH4+-N都无相关性;上覆水中的DO与Eh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中的TP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古夫河干流17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进行调查,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古夫河上覆水中总氮含量年均值总体上从GF01~GF12样点递减,在GF13~GF18样点增加,部分样点略有波动;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在GF01~GF09样点变化不显著,在GF10~GF18样点分布差异较大;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从GF01~GF05样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下游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古夫河上游古夫—神农架河段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无相关性,而在下游古夫—库湾河段(GF14~GF18),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古夫河上覆水中总磷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