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人类向自然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向环境源源不断的输入废弃物,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植被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等情况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大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的大小是各省(区市)的大中型企业个数、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总人口和GDP是生态足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因子载荷量分别达到了0.940和0.913。值得一提的是非农业人口与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超过了农业人口,这说明由于消费模式和生活水平等的差异,非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大于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期为生态足迹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的变迁、分化及其综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Kuhn范式理论,将现有土地承载力研究成果显化、梳理为4种主要研究范式,即基于限制因子的研究范式、基于多因素综合的研究范式、基于参照区的研究范式、基于生态足迹的研究范式。以范式应用的时代背景、空间尺度为着眼点,对各类范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限制因子的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基于多因素综合、基于参照区、基于生态足迹的3种研究范式,均是以前者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方向分化而成;范式分化的原因在于时空条件的变化所引致的亟需解释、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变化。范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有其独特的适应性:基于限制因子、基于生态足迹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全球及国家等大尺度土地承载力问题,且发展较为成熟,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多因素综合及基于参照区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市县等中小尺度,但其研究较为薄弱,所得的承载力分值、承载力相对值对区域土地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有限。当前,市县等中小尺度土地承载力研究亟需加强,其指导实践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亟待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省及其所辖区市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Wackernagal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2907hm2,生态赤字为0.8624 hm2;分区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吉林生态省建设规划背景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理论在应用于区域层次时,因为区域进出口数据的不健全,在计算净消费量的过程中往往误差较大,因此,很难真实反映区域环境的压力负荷.所以,本文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吉林省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2002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简要分析了存在生产性生态赤字的原因和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将为更好的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等6类消费项的环境压力,为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85~2003年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并在此期间超过生态承载力,产生生态赤字。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及各分项足迹均大于农村居民,差距呈加大趋势。在消费构成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足迹最大,2003年两者分别为1.054hm2/人和0.711hm2/人,城镇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数量显著大于农村,是其食物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态空间占用上,耕地占用面积最大,城乡居民分别为0.947hm2/人和0.700hm2/人,分别占其总足迹的58.7%和73.4%。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加大区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内涵、理论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评价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足迹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在生态足迹研究中有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玲燕  闻岳  周琪 《四川环境》2006,25(4):43-4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90年代提出的可以定量的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的计算模型。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并且指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芜湖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芜湖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65hm2,表明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探究该地区水足迹与省市规模15年的时空关联格局,基于脱钩模型和不均衡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水足迹与省市规模时空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探究影响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因素,并从时空异质性角度展开讨论。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长率逐年降低,且各省市水足迹强度与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相似。(2)2006~2020年间各省市水足迹与经济规模呈现弱脱钩,但已有6/11省市于“十三五”期间达到理想的强脱钩状态,水资源丰富的省市水足迹与人口规模协调度较好,水足迹与空间规模的发展均衡性与各省市地形地貌有关。(3)省市规模、节水技术、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管理等因素对水足迹高低产生显著影响,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影响力随发展阶段和地区变换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造纸行业各部门用水结构的优化,采用工业水足迹分析方法,明确了造纸行业工业水足迹评价的系统边界,构建了造纸行业工业水足迹核算框架,并选取山东省某典型造纸企业为研究案例,计算了该企业工业水足迹、节水减排后水足迹削减量及贡献率.结果表明:① 该造纸企业蓝水足迹为55.90 m3/t、灰水足迹为21.80 m3/t、隐含水足迹为5.65 m3/t.② 通过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可以节约蓝水足迹1 184 209 t,隐含水足迹1 207 184 t,灰水足迹785 334 t,共节约工业水足迹量为3 176 727 t.③ 工艺技术改进和中水回用技术对企业节约水足迹的贡献率分别为38.88%、42.00%,对节约水足迹总的贡献率为80.88%.研究显示,工艺技术改进和中水回用对节约工业水足迹的贡献率最大,造纸企业节水减排的重点应是提高中水回用率,可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