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辐射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一个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雾模式.模式包括动量方程、热量方程、水汽方程、雾滴凝结增长方程和浓度变化方程等.大气长波辐射采用Roach的五波段模式,微物理过程采用分档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用于辐射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赖心怡 《环境教育》2014,(11):85-85
正雾霾,真是一对恐怖分子。雾,经常出现在我们南京地区。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离地较近的空气层中而形成的,就像是地上的云,一片白茫茫。根据每次出现的雾的不同特点可以把雾分成很多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烟雾,等等。当然,它其实是有危害的。雾会使漂流在空气中的各种物质不易扩散,从而诱发人们例如感冒、哮喘等症状。这可苦了最近一直感冒加咳嗽的我了。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亿891万元.这是继2004年“11·24”包头空难,2002年“4· 15”釜山空难,2002年“5·7”大连空难之后的又一次航空大难.此前,中国民航安全飞行纪录已保持了2102天.戛然而止的安全飞行记录和惨痛的事故后果,震惊了全国.  相似文献   
4.
周继业 《四川环境》2000,19(4):69-70
双流机场全年近1/3的日子有低见度天气出现,最多的冬季平均日数达到的总数的80%,而且低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低能见度主要由辐射雾造成。二次低能见度天气为其特点,主是由弱冷空气进入暖湿气团所致。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区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哈尔滨市1954-2003年天气现象地面观测资料中雾的记录,分析了哈尔滨市区雾发生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出了雾发生的气象要素、天气分型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栋 《四川环境》1998,17(1):61-63
根据在凤凰山机场和双流机场所获得的观测资料,给出了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的风速廓线。分析了辐射逆温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精细结构。计算了离地面2米高处空气的变温率,结果表明,辐射逆温完全受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和太阳辐射加热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双版纳雾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冬季辐射雾生消过程的无机阴离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成都市市区和郊区采集冬季辐射雾雾水样品,pH值范围在4.58—6.39之间,平均值为5.57.离子色谱分析其无机阴离子(SO42-,NO3-,Cl-)浓度水平.结果显示,雾水中的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3.11mg.l-1),NO3-(0.20mg.l-1)和Cl-(0.25mg.l-1)相对较低;雾生消过程中市区和郊区雾水样品阴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雾水中的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此期间的降水.  相似文献   
9.
重庆雾的声雷达回波与大气SO2浓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1989年12月30日雾的声雷达回波特征与浓雾天气的关系,讨论了雾日大气SO2地面浓度状况。结果表明,声雷达回波与雾的定变有较好的对应;地面污染物浓度与声雷达回波所反应的大气层结状况关系密切,300-400米高度上的逆温层维持较长时间是加重当日大气SO2地面浓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于2017年冬季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45d的雾/霾外场综合观测,并选取12月30~31日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分析了气象要素、雾和气溶胶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冷平流与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持续性降温为此次雾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短波辐射增强则为雾消散的主导因子;此次雾过程存在爆发性增长的特征,表现为17min内含水量的量级由10-4g/m3增加至10-1g/m3,其中雾滴数浓度的增加对其贡献率可达67%;强浓雾微物理量的时间变率波动性强,雾的水平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匀性特征;日出后的强浓雾阶段中存在纳米级气溶胶累积现象,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50nm气溶胶的数浓度增加率可达2817cm-3/h,从二次气溶胶生成(SO2的气-粒及气-液转化过程)、输送(人为活动造成的气溶胶累积及雾中垂直向湍流的输送)等方面探讨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