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式技术     
《环境》2007,(7):74-75
超大型圆筒滚动垃圾处理筛在九江问世关注点:打破该技术一直为国外垄断的局面;中国研发技术有望破解全球温室气体难题关注点:新技术以CO2为原料制成全生物降解产品;新型除污装置有望替代进口产品关注点:自主创新产品效率高,智能化,适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对进出口商品都采用中国的碳耗水平所作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通过产品的形式,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倒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为j国该外转移排放的碳数量更为惊人。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和其出口国都是这些碳排放的受益者,都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一味对中国增长的碳排放进行指责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然,认同低碳经济并不等于认同美方的碳关税。中国应在碳关税问题的利益博弈和权衡中有所作为,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在考虑隐含能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都按我国的能耗效率对进出口进行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我国的能源进出口基本持平.其中1999-2005年是一个微弱的能源净进口国,而1997。1998和2006年却是能源净出口国;按照日本的能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则是一个更大的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10000-50000万t标煤之间,其中1997-2002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之后该数字迅速增长,2006年更高达18.8%。可见我国进口的能源(包括进口产品中的隐含能)又以出口产品的形式输出到了国外。从能源净消费的角度看我国并没有多消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虽然我国近年来能源产品进口增加较快,但我国快速增长的净出口使这些能源又“隐含”在产品中离开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技》2007,20(1):12-12
由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南京理工科技系统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大气环境污染无线监测系统日前通过验收。专家认为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4,(11):i007-i009
为科学、有效开展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工作,根据生产实际,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申办程序分为已定型产品、未定型产品、新产品和进口产品四种程序。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技》2007,20(6):76-76
由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南京理工科技系统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大气环境污染无线监测系统日前通过验收。专家认为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8.
德国在进口产品中禁用及相关限量的化合物暨南大学化学系陈宏基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化合物在商品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由于医学和分析检测仪器及方法不断进步,人类已将一些危害人体的化合物逐一查明,并对这些化合物的使用和用量加以严格的控制。作者收集了德国在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