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冯忆  顾海东 《环境保护》1998,(10):34-35
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环境大气及水质听醇类污物。选择了最佳盐析条件及条件采样方法,用SE-5450m*530μm毛细管柱分离,给出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汽油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减少油耗、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汽油直喷技术(GDI)、醇类燃料替代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等新兴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产品中,该研究对GDI发动机汽车、醇类燃料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总碳氢化合物(THC)的排放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综合评估先进动力技术和醇类燃料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因子为进气道喷射(PFI)汽油车的1.2~5倍,加装汽油颗粒物捕集器(GPF)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大幅下降,同时具备催化能力的GPF可减少NOx和THC排放.与汽油车相比,乙醇燃料车PM排放量减少了35%~56%,尾气THC排放减少了10%~44%,但挥发性有机物(VOCs)蒸发排放增加了20%~41%,其主要来自于日呼吸损失.各类型车辆的NOx排放差异较小,比较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混合动力车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污染物减排优势明显,可积极推广其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队中的应用.建议今后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GDI和混合动力车在实际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环境影响;②醇类燃料车VOCs蒸发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③新兴技术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再生水与地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北京己投入运行的再生水厂及北京地区典型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双酚A和雌醇类物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再生水中所含内分泌干扰物与地表水没有明显差异。壬基酚在再生水和地表水中都有检出,其浓度在30~300 ng/L之间,而双酚A除方庄和吴家村再生水厂外,其余各水样均有检出,其浓度在0~30 ng/L之间。各水样中均有雌醇类物质检出,但含量极低。再生水处理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浓度水平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 is a very fast, highly sensitive, and inexpensive technique, it permits efficient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like alcohols. In this article, positive ion mobility spectra for six alcohol organic compound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a high-resolution IMS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discharge ionization source. Utilizing protonated water cluster ions (H2O)nH^+ as the reactant ions and clean air as the drift gas, alcohol organic compounds, ethanol, 1- propanol, 2-propanol, 1-butanol, 1-pentanol and 2-octanol, all exhibit product ion characteristic peaks in their respective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that is a result of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s between the alcohols and reaction ions (H2O)nH^+. The mixture of these alcohols, including two isomers, has been dete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y could be distinguished effectively in the ion mobility spectrum. The reduced mobility values have been determined, which are in very well agree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63Ni-IMS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exponential dilu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ibrate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s, and a detection limit available for the alcohols is in order of magnitude of a few ng/L.  相似文献   
6.
硫化物的连续自动气相色谱法分析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为了查明大气污染的实际状态,除需要了解污染成分及其分布外,还应掌握各成分浓度的时间变化。这种经过不断的、长期的连续测定获得的分析数据对防治污染是极其有用的。目前,在多成分分析技术上普遍采用连续自动气相色谱法,本文将对硫化物(硫化氢、二硫化碳、硫醇类、硫醚类)的连续自动气相色谱法分析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韩素芹 《安全》2005,26(6):42-42
1.醇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甲醇(CH3OH),属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能溶于水,凝固点-97.8℃,沸点64.8℃,闪点11.11℃,自燃点385℃,爆炸极限6.7%~36%,燃烧热值715.5kJ/mol,最大爆炸压力72.6N/cm2.甲醇,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医药、燃料、火药、防冻剂.  相似文献   
8.
卢毅  陈家军  林婷 《环境科学》2010,31(1):205-210
醇类助溶剂单一使用及复配表面活性剂使用去除砂土中多氯联苯(PCBs)的关键是增溶和降低界面张力.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实验和振荡增溶实验分析了醇类助溶剂单一使用对多氯联苯界面张力的降低作用和增溶作用,以及醇类复配Triton X-100使用时醇对Triton X-100降低界面张力和增溶PCBs的影响.结果表明,醇-PCBs油的界面张力与醇浓度、醇含碳原子数均呈负相关,甲醇、乙醇、异丙醇的最佳解吸浓度分别为70%、55%、40%,最佳解吸效率达90%以上;Triton X-100-PCBs油界面张力与Triton X-100浓度呈负相关,Triton X-100浓度低于3 000 mg/L时复配10%乙醇、10%异丙醇比单一Triton X-100振荡洗脱效率低,Triton X-100浓度在3 000~7 500 mg/L时3组差异不大,Triton X-100浓度为10 000 mg/L时单一、10%乙醇、10%异丙醇TritonX-100溶液解吸效率分别为80.9%、90.36%、89.36%.表明醇类单一使用对降低界面张力与增溶均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其体积分数达40%以上;醇类复配Triton X-100时醇的存在弱化了Triton X-100增溶和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乙醇与异丙醇弱化作用差异性不大,当Triton X-100浓度高于3 000 mg/L时,弱化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茶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最好.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甲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甲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醇类作为清洁燃料,对甲苯燃烧烟尘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围绕常见的甲醇和乙醇,借助模拟燃烧试验,利用烟密度计、TEM、电子称等设备,通过分析不同混合体积比例下甲苯燃烧烟气的消光系数、烟尘的微观组织及混合燃料的质量损失速率,发现甲醇和乙醇两种醇类对甲苯燃烧烟尘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醇类比例增加而增强。将甲苯-甲醇、甲苯-乙醇两种混合燃料的烟气消光系数和质量损失速率进行比较,发现甲醇的添加比乙醇的添加对甲苯燃烧烟尘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