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43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630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来源于管壁生物膜的有机物可能耗氯并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包括二氯乙腈(DCAN)与二氯乙酰胺(DCAcAm)等高毒性含氮DBPs(N-DBPs).研究考察管网常见的细菌与其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与氯胺化后DCAN与DCAcAm的生成,并与天然有机物(NOM)和水源水有机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与藤黄微球菌与氯反应生成的DCAN、DCAcAm浓度分别为1.48~2.02、0.21~0.38μg·mg~(-1)(mg~(-1)以TOC计),高于同反应条件下NOM的生成量;相比于氯化反应,3株细菌细胞氯胺化生成的DCAN与DCAcAm浓度明显更低.3株菌的EPS也是氯与氯胺化反应生成DCAN与DCAcAm的前体物,且其氯胺化反应生成的DCAcAm浓度高于氯化反应生成的.与NOM、水源水相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后生成的N-DBPs与三氯甲烷(TCM)浓度比更高,表明生物膜有机物比NOM与水源水有机物更倾向生成DCAN与DCAcAm类N-DBPs,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胺化的DCAcAm生成量高于氯化反应的,说明管壁生物膜有机物是供水管网系统中DCAN与DCAcAm类N-DBPs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悬浮填料投加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COD去除效果、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为2.09 kg/(m3·d),污泥负荷为0.54 kg/(kg·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温度为(35±2)℃的条件下,与未投加悬浮填料阶段比较,投加填料后AnMBR的COD总去除率由96.6%提高至97.9%,甲烷产率提高16.0%。同时投加悬浮填料后AnMBR混合液污泥平均粒径增大,滤饼层阻力、总阻力、滤饼层阻力在总阻力中的占比较未投加悬浮填料时分别降低7.8、6.5和1.3百分点,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结合性胞外聚合物(BEPS)浓度分别降低了20.5%和29.4%,跨膜压差(TMP)线性增长速率降低,膜污染速率明显减缓。因此,投加悬浮填料可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改善污泥混合液特性,起到强化AnMBR处理效果和控制膜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探究Ni2+对AGS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50d左右培养出成熟的AGS,其形态多呈球状或椭球状,外表分布着少量丝状菌,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在2~4mm,MLSS达6000mg/L,SVI维持在40~50mL/g.将Ni2+作用于培养出的成熟AGS,Ni2+在0~2mg/L的浓度范围内会提高AGS的稳定性,使MLSS上升,SVI降低;同时会促进AGS分泌胞外多聚物(EPS),EPS组成成分中的蛋白质(PN)明显多于多糖(PS);Ni2+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总氮(TN)的抑制程度要大于COD,最终COD去除率可维持在95%以上,TN去除率可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多次发生咸潮入侵威胁城市供水安全,评估其影响机制及适应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文章研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闽江感潮河段水厂盐度与氨氮模型,并定量模拟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措施。所构建的模型总体表现良好,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闽江上游水电开发对南港地区的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城门水厂的水质的影响较大,其咸潮发生的频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河口地区的采沙挖沙活动使得河口地区的最小潮位水平下降、河口各水厂咸潮发生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5、6月份发生咸潮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采沙挖沙活动停止时,闽江口地区的盐度开始慢慢下降,6年左右闽江口地区各水厂的盐度可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该研究增进了对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影响机制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区域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化学处理的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3-PBFB)处理油田采出废水。采取了利用高效原油降解菌及漂浮填料、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使废水出水含油量达到3.5-4.9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优化Ch-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的处理及铬渣的解毒效果,以细菌总数和6价铬的还原率为指标,详细考察了外控电位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细菌生长及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不锈钢电极和铂电极体系对细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而采用石墨电极细菌的培养效果欠佳.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Ch-1菌株时,Cr(Ⅵ)的最终还原率与初始Cr(Ⅵ)浓度无关,24h时Cr(Ⅵ)的还原率均达到了100%;但就还原过程而言,动态培养对Cr(Ⅵ)的还原速率明显优于静态培养,外控电势能够增强或抑制Ch-1菌株的生长及活性,0~-900 mV的负电位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而400 mV以上的正电势对Ch-1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800~ 200 mV的电势范围内,Ch-1菌株还原6价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此范围外其还原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胞外聚合物、Ca2+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活性污泥中提取了胞外聚合物(EPS),考察了EPS、Ca2 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5, EPS≥70mg/L,[Ca2 ]≥300mg/L时,有利于生物絮体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pH值、EPS和[Ca2 ]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影响的回归方程: h浊度= -901.70 97.35pH 1.96[Ca2 ] 9.08EPS-0.11pH[Ca2 ]-0.91pHEPS-0.02[Ca2 ]EPS 0.0021pH[Ca2 ]EPS.回归分析表明,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最显著,其次是EPS和Ca2 .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上升流速下改进型EGSB和EGSB处理人工配置城市污水效果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的反应器--改进型EGSB反应器,在上升流速为5.41m/h时,其出水的COD值稳定在60mg/L左右,出水SS明显要低于未改进的EGSB。同时还考察了运行期间改进型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辅酶变化等,在高的上升流速下,改进型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含量和辅酶F420含量比未改进EGSB中的要高。  相似文献   
9.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田采出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寻求合适的处理技术一直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油田采出水的产生和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离技术、过滤技术、膜技术、气浮技术、吸附技术等物理法;盐析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等化学和物理化学法;活性污泥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生物法,并概述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技术分析,总结出当前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处理难点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无外动力免维护24小时水质采样器利用机械原理,无需的由人工一次给定弹性势能,将机械势能控制为齿轮盘匀速转动。控制采样管按要求时间等间隔将水样分置于采样器中,完成规定时间内的连续自动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