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避非理性需要,回归真实需要,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要求。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出发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与本质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美好生活需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新时代民生诉求的目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美好生活需要遭到异化。资本的主导是产生纯粹物欲、追求灾难图景的根源,社会舆论招致大众享受"娱乐至死",而受西方价值观的浸染和封建思想渣滓的毒害,"个人主义"需要与"平均主义"需要并存。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应坚持人的生活必要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社会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在发展中满足需要,在新的需要中促进发展,循序渐进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在于马克思的现实观。通过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习近平在文艺的基础和根据、文艺的时代性、文艺的人民性等问题上的重要论述都运用和体现了马克思的现实观。结合马克思的现实观,可以进而深化对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和重大意义的理解。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并对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切实的关照。  相似文献   
3.
创新实践立足于主体批判性和创造性,是展开"破旧立新"、"革故鼎新"的实践形式。从内生动力、外在条件、主要任务、价值意蕴出发,创新实践力求满足人的超越性需要,在交往扩展中不断深化,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为核心,积极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当代创新实践主要面临驱动力问题、效用性问题、交往关系问题和霸权主义问题。为释放创新实践的最大价值,应厘清资本介入创新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处理好创新实践与主体自觉的关系,形成创新实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自本世纪初引进中国学界以来,确实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即促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走出国门进而了解世界,特别是了解处于强势的西方学界的研究现状。因此我在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为之在中国学界的应用推波助澜,并在国内多所"985"和"211"高校以及港台的高校作演讲,鼓吹这一相对而言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国际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透视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中国"作了重要论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得到党内外的认同,在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指导的同时,对其进一步升华,高举全面依法治国大旗,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必将为引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技术实践是人类最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它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关涉人的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摘要: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早在马克思生存的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马克思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思想中,再生资源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再生资源思想,并运用他的这一思想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于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再生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从而造成的后果。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人类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片面地追求GDP的高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压力、再生压力和自净能力,那么结果是经济的高增长只会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需要之变是创新之变的根源 需要是人的存在的展现方式。换句话说,人的存在方式也就决定了人的需要方式。"存在"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就是不断需要和不断满足的过程,人是通过需要来展现自我的存在,又通过满足需要来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首先,人是自然的存在物,这是人之为人的物质基础;其次,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也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不但作为物质层面的自然存在物,还作为社会关系层面的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