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Fluctuations of bird abundances in the Midwest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such factors as landscape change, habitat fragmentation, depredation, and supplemental feeding. However, no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stimate the collective role of landowner activities that may influence birds across a landscape. To investigate how landowners might influence birds when the majority (> 90%) of land is privately owned, we surveyed all 1694 private domestic landowners living on three breeding bird survey routes (120 km) that represent a continuum of rural-to-urban landscapes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from October through December 2000. Our surve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1) the proportion of landowners involved in bird feeding, providing bird houses, planting or maintaining vegetation for birds, gardening, landscaping, applying fertilizer, and applying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2) whether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landowner activities; and (3) whether landowners that carried out a given activity were sociodemograph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ho did not. Of the 968 respondents (58.5% response rate), 912 (94%) carried out at least one of the activities on their land and the average landowner carried out 3.7 activities. A total of 65.6% fed birds, 45.7% provided bird houses, 54.6% planted or maintained vegetation for birds, 72.7% gardened, 72.3% landscaped, 49.3% applied fertilizer, and 25.2% applied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landscapes, with rural landowners having more bird houses and applying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in greater frequency. Similarly, urban landowners had a greater density of bird feeders and houses, but planted or maintained vegetation in the lowest frequency.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varied b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age, gender, and occupation. Scaling each activity to all landowners, including nonrespondents, across all landscapes indicates that between 14% and 82% of landowners may be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with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having the least potential involvement (13.9%–55.4%) and gardening having the greatest potential involvement (40.1%–81.6%). Taken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ndowners are both intentionally and unintentionally engaged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that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bir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安全的建筑事故预防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阐述安全行为(BBS)预防事故原理及其应用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某工程项目作为试验对象,结合我国建筑业一线工人的特点,对BBS实施中的培训方法、关键行为确认、观察方法3个关键环节进行具体试验。试验中建立了行为变化指数的图线,使用了安全行为指数(SI)来评定一线工人的安全行为及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施工现场一线工人作业过程中的SI比基线期提高15%,表明所设计的BBS方法对于提高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的行为安全性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和掌握近10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检索2000—2010年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安全行为学论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安全行为学研究居于世界前列,总体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涉及的领域以煤矿居多。查阅近年我国发表的安全行为学论文,汇总、分析安全行为学的基本原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行为评价法的研究进展;列举近年安全行为学的新动态-学科的交叉渗透、理论模型的引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的运用等。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今后其发展提出4点看法,讨论安全行为学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组织安全文化的动力初探——行为基础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提高人的安全行为将会大大提高安全的业绩.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出发,通过讨论几种典型的安全文化模式得出安全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行为因素.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和行为因素越发凸现.通过对行为基础安全方法的阐述和分析,概括出了行为基础安全促进安全文化的原因.行为基础安全的引进和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5.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煤矿企业行为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BBS)应用到煤矿行为管理。通过分析BBS方法原理与工作机制,设计BBS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评估企业安全行为状况并制定安全行为改进目标的前期准备阶段;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并实施行为观察的行为安全观察阶段;纠正矿工不安全行为并激励行为规范矿工的干预与反馈阶段。提出健全BBS制度、健全行为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完善行为安全培训体系的BBS保障机制。只有将BBS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实践,才能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践的困境,提出了COACH模型,该模型在常规BBS基础上,更加强调对观察记录的跟踪和对观察者的控制与管理。在四川某企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给出一套与业绩直接挂钩的管理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常规BBS存在的问题。从问卷测量的结果来看,模型实施后,员工对企业的安全工作的认同得分从实施前的3.15分提高到3.97分,安全认同度得到较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行为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框架,从而为行为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依据和方法,针对已有行为安全模型存在的缺陷,对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开展构造与演绎研究。首先,直接从安全行为本体出发,结合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相关知识,构造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其次,详细剖析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基本内涵,并扼要概述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的主体部分,是组织系统之中安全行为主体相关安全行为的产生及作用过程,可阐明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实践的基本程式与框架,促进行为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为规避伊拉克项目中资企业员工面临的爆炸风险并确保项目生产平稳运行,同时对其他高风险项目中资企业员工爆炸风险规避提供指导,以191起典型伊拉克爆炸案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明确报道的袭击目标、爆炸场所、大致时段及袭击方式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伊拉克及其他高风险项目中资企业员工所面临的爆炸风险构成要素应为目标吸引力、袭击目标暴露频率及袭击目标脆弱性.在企业采用各项安全生产技术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重点实施员工出行审批,加强旅程安全管理来规避爆炸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行为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决策信息匮乏、管理结构固化的问题,寻求行为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首先,探讨传统模式中各环节存在的缺陷;其次,引入循证安全管理新方法,确定循证视角下的行为安全管理的4个基本要素及3个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构建循证行为安全管理新模式,划分并定义5级行为安全管理环节;对新模式的特点及要求做扼要阐述,最后以某生产加工企业为例对新模式进行简单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0.
佟瑞鹏 《安全》2019,40(7):1-14,88
为推动行为安全研究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确定广义行为安全研究对象,从理论和管理2个维度来解析行为安全研究进展。在理论层面,通过分析行为机理来阐述行为安全理论基础,提炼行为影响因素并探究因素间作用关系;在管理层面,追溯行为安全管理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2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仍需夯实相关模型并引入先进的研究方法,而行为安全管理应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差,需要在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结合、干预的效果、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