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versible double water in oil in water (W/O/W) emulsions were developed to contain subsurface hydrocarbon spills during their remediation using surfactant flushing. Double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by emulsifying CaCl2 solutions in canola oil, and subsequently by emulsifying the W/O emulsions in aqueous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s. The formation of double emulsions was confirmed with confocal and optical microscopy. The double emulsions reversed and gelled when mixed with the surfactant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nd cocamidopropyl betaine (CPB). Gels can act as ‘emulsion locks’ to prevent spreading of the hydrocarbon plume from the areas treated with surfactant flushing, as shown in sand column tests. Shear rheology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viscoelastic moduli increase (gelation) upon mixing the double emulsion with SDS and CPB. SDS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CPB in gelling the double emulsions. CPB and SDS could adsorb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water and model hydrocarbons (toluene and motor oil), lower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rigidifying the interface (as shown with a Langmuir trough). Bottle tests and optical microscopy showed that SDS and CPB produced W/O and O/W emulsions, with either toluene or motor oil and water. The emulsification of motor oil and toluene in water with SDS and CPB facilitated their flow through sand columns and their recovery. Toluene recovery from sand columns was quantitated using Gas-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scopy (GC-MS). The data show that SDS and CPB can be used both for surfactant flushing and to trigger the gelation of ‘emulsion locks’. Ethanol also gelled the emulsions at 100 mL/L.  相似文献   
2.
爆炸螺栓分离对热防护系统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在爆炸螺栓分离过程中,作用在TPS(热防护系统)上的冲击响应是否会导致其破坏,从而影响航天器飞行安全,对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方法提出四阶段仿真方案,基于MSC.Dytran软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爆炸螺栓分离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根据单个爆炸螺栓地面分离试验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获取结构响应曲线;再根据实测的冲击响应数据,对爆炸过程中炸药及JWL方程的参数等设置进行调整,获取准确爆炸螺栓的分析模型;最后应用于对真实结构中TPS(热防护系统)在分离过程里受爆炸螺栓冲击响应的动力学分析与评估。结果通过参数调整,获得的仿真模型与爆炸螺栓地面分离试验实测结果一致,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四阶段仿真方案的可行性。结论提取的真实结构爆炸螺栓分离过程中作用在TPS(热防护结构)上的最大加速度响应曲线,可用于指导TPS(热防护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气浮-过滤为主体工艺,对哈轴集团一厂区的生产废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和油类分别为400mg/L和200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分别达到了60mg/L和10mg/L,去除率高达85%和95%。经济分析表明:废水的运行成本为1.4元/t,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爆炸法处理废旧轮胎制造橡胶粉末技术及关键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敬宣  陈进 《环境工程》2003,21(3):51-54
主要介绍了利用爆炸法处理废旧轮胎制造橡胶粉末的技术 ;探讨了橡胶在爆炸作用下破坏的机理 ,爆炸法中橡胶变形速率与它的剪切模量和断裂韧性的关系 ;分析了利用直接爆炸法处理废旧轮胎的 3种实验结果 ,验证了对轮胎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 ,探讨了炸药用量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4HAC-NaAc缓冲介质及乳化剂OP存在下,Cr6+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显色反应生成桔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位于482nm波长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max=3.47×104.络合物配位比为Cr6+:DBHPF=2:3,Cr6+在0-16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两级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乳化液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斌  陆晓千  徐竟成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91-193,196
采用两级所浮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乳 化液含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和运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FS混凝剂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二级气浮出水再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CODCr和油总去除率分别为99.5%、99.9%,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爆行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以来,民爆企业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日趋严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爆行业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安全监管的重点。本文从政府行业监管职责、企业主体责任两个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剖析入手,为进一步强化民爆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实施产业技术政策,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许可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TNT当量法预测某石化设备爆炸后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烃化反应器为模拟发生泄漏事故源,泄漏的物料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采用TNT当量法预测爆炸事故后果,通过公式,计算出因爆炸冲击波导致肺出血而引起死亡的概率为0.5的半径.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低气压环境对装备的各种影响,介绍了我国主要军用、民用环境试验标准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及其应用对象,分析了有关低气压试验条件,包括低气压贮存、工作和快速/爆炸减压的试验条件和变化速率,最后简单介绍了低气压试验设备的一般要求、特别是快速减压和爆炸减压设备的使用和低气压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的可燃爆粉尘在内置多孔环形喷嘴的20 L爆炸特性测试装置中的分散特征,基于负载粒子流方法、耦合DPM动量平衡方程和时间平均 Navier Stokes控制方程组,实现3种不同密度的煤粉、铝粉和锆粉在20 L爆炸测试装置中粉尘分散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环形喷嘴的分散较为均匀,但是约束管道末端存在局部粉尘残留区,致使爆炸仓内真实粉尘浓度远低于形式浓度;爆炸仓中心位置的最大湍动能随着粉尘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只有显著地变化粉尘密度才能展示区分度较高的浓度峰值和抵达浓度峰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