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4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ffect of mountain relief and industrial air pollution on biometric parameters of pine stands was studied. The empirical–statistical models of the dependence of b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arameters of forest sites were developed using raster modeling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changes in the biometric parameters at any site on the basis of these models is shown.  相似文献   
2.
Taylor AJ 《Disasters》1986,10(1):70-73
This paper was prepared in 1978 on the basis of a review of soci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 conducted up to that time. Although theoretical in presentation its conclusion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uthor's own extensive observ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to natural disast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having sudden onse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o-ordination agencies and pre-disaster training are drawn.  相似文献   
3.
在挤压模具的零件中,冲头的工作条件最恶劣.传统认为,冷挤压冲头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时金属变形抗力大,作用在冲头上的载荷大而集中所致.此文分析了冷挤压冲头的主要损坏形式,并对其产生原因及损坏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冲头在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引起的疲劳损伤,是冷挤压冲头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就冲头的常见损坏形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Taylor AJ 《Disasters》1983,7(1):37-40
This paper defines the various levels within government, the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community which might benefit from training and makes suggestions as to where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It points out that training programm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meet the expressed needs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trainees as well as be related to the current or potential disaster situation.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性,提出救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投资活动。指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是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分析阐明摆脱以往单纯将救灾看成是人道主义救助的旧观点,充分考虑到在经济社会里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点,用经济学原理指导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田翠琴 《灾害学》1996,11(2):91-95
运用旱区环境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旱灾、旱区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旱灾,提出减轻旱灾、谋求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途径、措施与对策。对策的重点是非技术措施与方法,如调适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观念、方法及群体行为,改善旱区的社会格局、加强旱区人类行为评估和移民管理等。同时提出减轻旱灾,必须强化旱灾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和油桐(Vernicia fordii H.)幼苗为材料,考察了麻疯树和油桐幼苗的生理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比油桐更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主要体现在: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油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油桐,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油桐;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叶片的δ13 C值也都显著升高,但是在同一渗透胁迫水平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δ13 C值较油桐高,表明其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胁迫下更好地生长,暗示着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表征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救灾主体多元化,这可从阶层、国籍、职业、身份等方面看出,总体上又可划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方面。至于救灾效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救济力量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二是短效机制占主导,这可从救灾因素之临设性、救灾甚于防灾两点看出。三是社会过渡性彰显,无论是思想,还是机构、制度,都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交错性,即社会过渡性。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川东北地区的干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范围广,灾情较严重,危害大。除自然因素外,各种社会因素对灾荒的严重程度也有直接影响。在军阀混战、赋税繁重、政治腐败、土匪横行的大背景下,政府防灾、救灾水平较为低下,民间赈灾杯水车薪,灾后恢复难度大。整体上防灾、救灾水平较低,人祸不亚于天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高应力巷道底臌变形机理,以铜川玉华煤矿2407工作面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巷道底臌主要由原岩应力、支承应力、围岩遇水膨胀、流变作用而引起进行分析,推导出计算底臌量的表达式。针对玉华煤矿高应力巷道底臌变形,提出在巷道顶板采用锚网梁索支护,帮部采用锚网支护的原支护条件下,底板采用锚杆注浆和切槽联合支护方式控制底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底臌变形,底臌量降低了61.5%。将底臌量理论解与现场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小于8.93%,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为巷道底臌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