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246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3260篇
基础理论   418篇
污染及防治   1540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5年   23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mg/L、Zn^2+>30mg/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mg/L时,对反硝化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2.
污泥流化床焚烧产物的重金属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旭  郑巍 《环境工程》1999,17(6):51-54
采用小型流化床装置对西湖底泥和四堡污泥进行燃烧实验。用原子吸收法测量污泥及不同温度燃烧产物中Cu、Cr、Cd、Hg等重金属元素,分析金属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4种溶剂(水、乙醇、正己烷、水-乙醇共溶济)作为污泥热液化制取生物质油的溶剂,分析溶剂种类和反应温度对热液化效果和生物质油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生物质油产率随溶剂种类变化趋势为:乙醇水-乙醇共溶剂正己烷水,最高产率为54.82%(乙醇溶剂,240℃).污泥有机物转化率随溶剂种类变化趋势为:水-乙醇共溶剂乙醇水正己烷,最高有机物转化率为96.40%(水-乙醇共溶剂,330℃).污泥经热液化处理后,碳、氢、氮、硫元素在生物质油中富集,氧含量下降,热值36 MJ·kg-1(乙醇、240℃除外).不同溶剂油成分差别较大,采用水或正己烷,产物主要是脂肪酸类、烷烃及部分酰胺和腈类,采用乙醇或水-乙醇共溶剂,产物主要是酯类、烷烃类.生物质油沸点集中分布在250~500℃,添加乙醇溶剂可显著提高生物质油轻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Sewage sludge, or biosolids, produc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organic fertilizer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However, it holds a large amount of anthropogenic chemicals, such as drugs and metal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biochemical biomarker responses in earthworms (Eisenia andrei) exposed to soil presenting different sludge concentrations deriving from the largest WWTP in Southern Brazil. Treatments comprised 3%, 6%, 12%, 24%, 50%, and 75% of sludge incorporated to native forest soil, 100% of sludge and the control group (0%).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drugs, mainly of antibiotics, as well as high sulfur, magnesium, potassium, zinc, and phosphorus were identified in analyzed sewage sludge. Exposed earthworms were collected on the 7th, 14th, and 28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and subjected to analysis of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TBARS),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vity. Treatments with 50%, 75%, and 100% of sludge were lethal to earthworms after 7 days. Based on biochemical tests performed in treatments with 3%, 6%, 12%, and 24% of sludge, the highest sludge concentrations (12% and 24%) and the longest exposure time (28 days)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iomarkers. Therefore, sewage sludge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il at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3%, mainly due to changes in CAT, AChE, GST, and the resulting lipid damage observed at concentrations of 6%, 12%, and 2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干燥后的污泥对盐碱土土壤理化性质及污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盆栽试验,以观察不同泥土比中植物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干化污泥既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有效养分,又能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虽然施用污泥后土壤中的全盐量增加,但对所选取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当泥土配比低于一定的比例时,污泥中的重金属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在盐碱土壤中严格按照标准并合理控制干化污泥的用量可作为解决污泥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活化温度对SCAC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污泥-玉米芯活性炭(SCAC)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对副产物(热解气和热解油)生成规律的影响。热解气和热解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CAC的产量逐渐降低,热解气与热解油的产量则随之增多。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气的主要成分均为H2和CO2,热解气中H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O2则相应降低。此外,热解气中CH4的含量也会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说明较高的活化温度更有利于热解气的资源利用。热解油组分较为复杂,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液态产物都包括上百种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苯类,酚类,腈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酸,酰胺,酯类,甾体,醇,酮以及其他类共14大类型,其中以有机酸、腈类和甾体类有机物含量居多。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有机酸和多环芳烃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当活化温度升高至650℃以上时,甾体类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桂萍  黄霞  汪诚文  钱易 《环境科学》1998,19(2):35-38,46
对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平板式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实验,适宜操作压力为0.15MPa,适宜膜面流速1.4-1.7m/s,HRT至少可以控制在4h,悬浮污泥浓度是影响膜通透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值为2-2.5g/L左右。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进水易降解有机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M系列模型 (ASMs)自推出以来在欧美得到广泛应用。要想利用ASMs对特定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 ,首先必须得到该过程污水的水质特性参数。介绍了连续式OUR计量法、序批式OUR计量法和絮凝过滤物理化学法等 3种测定ASMs中进水易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污泥干化使重金属形态变向稳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污泥进行连续干化,研究了不同干化温度下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测定污泥含水率、密度、温度和电导率等物性参数,分析了污泥干化过程重金属形态向稳定态转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因污泥类型及来源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污泥干化过程可以使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向残渣态重金属转变;干化过程中污泥物性的改变和部分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解是引起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为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